2015年3月,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標誌著我國電改進入新階段。意見提出,在不改變原有繳費方式、現有輸送線路和供用電方式基礎上,允許市場上的相關企業參與到售電市場上來,並需接受執行電力交易中心的偏差考核。
隨著電改紅利的持續釋放,售電企業得到快速發展,各類市場主體爭相進入,降低了企業用電成本,一些能夠提升企業用電效率的服務型售電企業受到用戶歡迎。
國網河北安國市供電公司的一位負責人稱,售電公司主要與他們競爭的是用電大戶,這些用電大戶本來屬於他們的優質客戶,之前是盈利的主要來源,售電公司和用電量大的企業將是電改紅利的主要受益者。
部分受訪人士稱,售電公司放開註冊後,房地產、製造業等跨界資本開始進入,部分用電大戶更是直接或間接成立了售電公司來滿足本單位用電需求,如長城汽車、英利集團等,這樣能夠實現電力「零差價」,進一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同時,發售一體的售電公司開始崛起,發電企業直接成立直銷團隊,依託發電優勢資源,用更大的讓利空間爭奪客戶。在當前的電力市場建設機制下,市場逐漸回歸理性,售電公司走向「薄利多銷」。
福州金牛水泥有限公司2018年生產水泥212萬噸,銷售額7.8億元,公司平均每年用電量將近7000萬千瓦時,每年的電費支出超過3000萬元,其中電費成本占生產總成本近20%。「公司2019年3月與電網企業簽署『直購電』協議後,每度電價格從原來的0.52元均價降至約0.38元,僅這一項支出每年就能為企業降低約100萬元的成本。」該公司電氣科科長趙順洪說。
福建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其瑜介紹,作為國家首批納入直接交易試點的6個省份之一,福建2010年首次開展電力直接交易,2018年,福建省共有69家電廠、37家售電公司、997家用戶參與交易,共完成直接交易電量約550億千瓦時、增長約45%,全年降低相關企業用電成本約18億元。
隨著電力市場的進一步完善,社會各界尤其是用電大戶發現電力可以和一般商品一樣交易,可以選擇供貨商和服務商,電力作為商品價格可以談判,燃料價格的漲跌將帶來電價的變動;電力用戶認識到「電力部門」本質是電力生產、輸送、分配、銷售的企業,電力消費者的主體意識開始覺醒。隨著偏差考核機制的實施,客戶也逐步習慣有序用電。
隨著用戶的市場意識逐漸甦醒,供給方為了搶占市場,紛紛擴大讓利幅度,售電公司與供給方的初始成交價格逼近「地板價」。部分用電大戶開始使用競價的方式尋找售電公司,甚至拿著一家售電公司的合同直接與其他售電公司談判,「差價型」售電公司的發展遇到了瓶頸。
劉宇明說,2017年山東全面放開售電公司進入市場參與交易,當年註冊售電公司400多家,成為全國售電公司數量最多的省份。截至目前,省內具備交易資格的售電公司已達982家,居全國首位,但真正能為用戶提供專業化、精細化的綜合能源服務的售電公司鳳毛麟角,這類售電公司其實是企業真正需要的。
山東安泰售電有限公司2019年代理電量49億千瓦時,代理用戶數有89家。公司總經理耿元卿說,售電公司單純「賺差價」沒有前途,長遠發展在於為用戶提供精準增值服務,可通過為用電企業進行合同能源管理、開展諮詢服務等,實現共贏。
河北中奧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鑫說,河北南部屬於用電負荷量較高的區域,一直存在「缺電」現象,他們從電廠購買電再銷售給用戶,每千瓦時電費淨利潤在0.01元左右,目前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於為用戶提供電力增值服務、能源服務,如通過改進細節幫助用戶更合理用電等,這受到了用戶市場的好評。目前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公司「零差價」售電公司,這類企業將更容易搶占市場,並通過提供增值服務獲得更快發展。
不過,部分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電力交易市場仍存在不少問題。2018年12月,對陝西所有的售電公司來說是「黃金月」,因為這一個月的成敗代表了未來2019年上半年的業績。
「如果這一個月能簽下幾個大的用電企業,那未來就可以坐在家裡數錢,因為這一個月過後,售電公司與用電大戶的簽約就結束了,而下一次簽約要等到半年之後。」在張軍與記者交談的半個小時內,其接聽了多個電話,均是關於用電大戶簽約的事情。
張軍向記者表示,目前陝西電廠售價是透明的,為每千瓦時0.3541元,售電公司與電廠之間的協議電價能達到每千瓦時0.2941元,也就說售電公司與用電企業之間有著每度電約6分的差價。售電公司正是藉助這6分錢的差價與用電大戶談判,一般會給用電大戶讓利每度電3至5分錢,從而吸引用電大戶與售電公司簽訂協議。
「也正是這3至5分錢的讓利,夾雜著一些不為人知的『商業秘密』。」有售電企業負責人向記者坦言,2017年,是陝西實行「自主協商模式電力直接交易」的第一年,大多數售電企業與用電大戶簽署售電協議並非通過公開招標,交易簽訂之後,也只是通過省級發改委網站公布誰與誰簽訂了售電協議,用電量為多少,但是對於最為核心的交易價格卻沒有詳細公示。售電公司與用電企業也均以「商業秘密」不對外公開。
「例如,有的售電企業從電廠拿到的優惠價格每千瓦時5分錢,但是給企業優惠的卻僅僅是1分錢甚至5厘錢,而把那些願意為企業優惠3至5分錢的售電公司排除在外,不僅有失公平,還有可能存在『利益輸送』。」上述售電公司負責人表示,希望政府部門能夠加強監管,使得自主協商電力直接交易市場公開、透明。
事實上,本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已經有企業採取公開招標的方式與售電公司簽訂售電協議,而其中最為核心的競爭力,就是為用電企業的讓利額度。
對此,有發電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售電側改革是指向社會資本開放售電業務,多途徑培育售電側市場競爭主體,有利於更多的用戶擁有選擇權,提升售電服務質量和用戶用能水平。也就是說,發電企業與用戶通過自主協商確定價格,不再受限於電網,電網企業也只收取輸配電費用,不參與分配電價的利潤。
「因此,要說讓利,那就是電廠給企業讓利,當然,對於電廠也是有利的,使得那些成本低的優勢電廠能夠多發電、多賣電,從而淘汰那些成本高的落後電廠。」上述發電企業負責人表示,陝西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售電公司參與市場,是因為陝西能源豐富,火電企業多,通過競爭讓利明顯,而其他省份,電廠的讓利只有每千瓦時2分錢左右,有的甚至在1分錢以內,因此,陝西的售電市場相對於其他省份比較活躍。
電力體制改革方面,組建相對獨立和規範運行的電力交易機構,建立公平有序的電力市場規則,初步形成功能完善的電力市場。電力體制改革的槍聲,作為改革的最大亮點之一,放開售電業務點燃了社會資本的熱情,民營售電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以下對售電政策分析。
售電政策指出,全國進入及通過公示程序的售電企業已達2259家,完成工商註冊成為「預備隊員」的售電企業更數倍於此,達到8000家左右。其中,絕大多數具有民資背景。2016-2020年中國售電公司行業投資機會研究報告表明,至2020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77000億千瓦時。按照國家能源局「2018年工業用電量全部放開,2020年商業用電量全部放開」的相關規劃,面向社會資本開放的售電市場規模每年將達數萬億元。
售電新市場,用戶是核心。電改的實質是通過核實輸配電價,將利潤轉移到售電側和用電側。引入售電公司,增加售電的市場化競爭,最終將利潤轉移到用戶側,以此來降低用電成本。電改是規則的重構,將在售電端,用電端、配電端將帶來大量的產業機會。現從三大影響來分析售電政策。
《售電公司准入與退出管理辦法》對資產規模(2000萬元以上)、人員(10名以上專業人才)、場地設備、信用等級做出了具體要求,而大多數民企售電企業在人才、經驗方面都相對缺乏,還有近四分之一的企業不足2000萬,這類企業都是要被首先淘汰的。
售電政策分析,資產規模能達到2億元以上條件的大多為國有企業,這也意味著電網公司等所屬的售電公司將在競爭中占據絕對優勢。
售電政策提出「電網企業也可以成立售電公司」,這意味著電網公司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可以預見,電網所屬售電公司、發電企業售電公司、第三方獨立售電公司將在同一市場競爭,而電網企業擁有豐富的運營經驗、人才儲備、海量數據支撐,預計區域龍頭將從「電網所屬售電企業」中產生。
對於發配售一體的售電模式,此次售電政策不僅明確表示支持,還特別提出「除電網企業存量資產外,擁有配電網存量資產絕對控股權的公司,包括高新產業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地方電網、躉售縣等均可以開展售電業務」。預計地方電力公司可憑藉其固有的地域優勢、用戶資源、配網資產,率先成長為配售一體化售電公司。
目前,我國電力體制改革成果初現。兩年多來,電力體制改革全面鋪開,並在輸配電價改革、電力市場建設等多個領域取得重要突破,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支撐。售電政策按照要求,試點地區應加快制定現貨市場方案和運營規則、建設技術支持系統,2018年底前啟動電力現貨市場試運行;同時,積極推動與電力現貨市場相適應的電力中長期交易。
由於電力能源時代的到來,售電得到了飛速發展,但大部分國家的售電業務還是由用電客戶向這些本地壟斷機構購電。新電改有望開啟萬億級市場,售電側放開可能成為本輪改革的最大紅利。那麼售電行業發展趨勢會是如何呢?
電力行業是國民經濟發展中最重要的基礎能源產業,是國民經濟的第一基礎產業,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是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戰略中的優先發展重點。根據近年來我國電力行業歷史發展規律,結合經濟發展增速,以及下游需求對電力生產的拉動,預計未來我國電力行業的市場規模增速約為 3%左右,到 2021 年行業的市場規模將超過 7 萬億千瓦時。
售電公司投資主體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即電網公司、發電公司和其他類型公司。截至 2017 年 11 月,華東地區電網公司共註冊 15 家售電公司,發電集團共註冊 16家售電公司,1285 家售電公司被其他類型公司或個人註冊。其中,電網公司在浙江省沒有註冊售電公司,發電集團在上海沒有註冊售電公司,華東其他省份均有註冊。其中上海 62 家,江蘇 508 家,浙江192 家,安徽 354 家,福建 200 家。
通過對售電行業發展趨勢分析,隨著國家經濟逐步由工業向第三產轉型,不斷淘汰落後產能,加上整體GDP逐步回歸個位數增長,全社會用電量增速急速放緩,另外國家已經明確提出2020年後限制新建火電廠,大部分源供給已經日趨飽和,由此帶來的輸電線路骨架也逐步完善。未來可以很清晰預見,我國電網建設投資的重心逐步由之前的主幹網向智能化、配電側、售電側、用電側轉移。
另外除了配網投資規模逐年上升,國家電網以及南方電網也正在著手升級傳統配電網,尤其是農網改造方面,將是「十三五」建設改造重點。在2016年兩網公開的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中,南方電網計劃在「十三五」期間投資1300億元用於農網改造升級,國家電網則計劃總投資5222億元,到2020年實現公司經營區內農村地區穩定可靠的供電服務全覆蓋,「兩網」合計投資達6522億元。
通過對售電行業發展趨勢分析,2015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約為5.55萬億千瓦時,按照《電價監管報告》的披露,目前我國售電市場其全國平均銷售電價約為為0.492元/千瓦時,則2015年我國售電市場容量約為2.73萬億元。隨著售電市場的開放,未來電價下降可期,而電價的下降有望促進社會用電量的增加,從而改善目前電力產能過剩的現象,一舉多得。
目前,國家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勵、支持和培育各個區域開展跨區跨省電力交易,跨區跨省電力交易的總量也隨之高速增加。國家電網公司提出構建統一的跨區跨省交易機制,促進跨區跨省電力交易。各大區域結合自身實情,積極探索跨區跨省電能交易的市場化實現方式,利用大區交易平台開展各類跨區跨省交易。
從售電公司企業競爭格局來看,未來售電市場將是一個多元化的市場格局,既有從電網企業中蛻變而出的獨立售電公司,也有牌照放開後的新進入者。差異化的服務與競爭策略將出現,既有專注於服務工業大客戶的售電公司;也將有著力於發展模式創新、服務於居民及商業客戶的售電企業。以上便是售電行業發展趨勢的所有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