氂牛是一種家畜牛,它的肉質鮮美,脂肪含量非常低,收到許多健身人士的喜愛,但是它的市場售價會比普通的牛肉貴一點。每年的市場銷量都在增加。
氂牛產品主要包括氂牛肉和氂牛乳製品。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對健康食品的追求,對高蛋白、低脂肪的氂牛肉的需求逐漸增加。同時,氂牛乳製品如氂牛奶、酸奶等也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繁殖技術:氂牛繁殖技術主要包括人工授精、人工孕育和胚胎移植等。通過選擇優良的種牛和控制繁殖期,提高繁殖效益和品質,進一步改良氂牛品種。
養殖管理技術:包括飼養管理、環境管理、健康管理和疫情防控等。通過合理的飼料配方和飼養管理,保證氂牛的營養供給;通過合理的場地設計和環境控制,提供舒適的生長環境;定期進行疫苗接種和疾病監測,以預防和控制疾病的發生。
飼料與飼養技術:包括草料種植與採收、飼草乾燥與儲存、飼草的加工和飼餵方式等。通過科學合理的飼料配比和飼養方式,滿足氂牛對營養的需求,提高生產性能。
疾病防治技術:包括疫苗接種、疾病監測和診斷、藥物治療及預防等。針對氂牛可能出現的常見疾病,制定科學的防控措施,提高養殖效益和健康水平。
草原保護技術:包括合理放牧管理、草原恢復與改良、生態環境保護等。通過合理的放牧計劃、適度的草原利用和草原生態恢復措施,保護和改善草原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
養殖設施技術:包括畜舍建設與改造、飼餵設備和水源管理等。通過科學合理的養殖設施和設備,提供良好的飼養和生活條件,提高養殖效益。
高原適應性:氂牛是高原地區常見的家畜,其對惡劣環境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氂牛能夠耐受低氧、低溫和缺氧等極端條件,其肌肉組織和血液循環等生理機制使其能夠在高原地區存活和繁衍。
適應性飼料:氂牛對於粗放的飼料具有較好的消化能力。它們能夠有效地利用草料和農作物秸稈等粗飼料,在高寒地區提供了一種經濟且可持續的食物來源。
抗病能力:氂牛具有較強的抗病能力,能夠抵禦多種傳染性疾病。這些特點使得氂牛養殖過程中對於疫情控制和疾病防治的需求較低,降低了養殖成本和風險。
繁殖力強:氂牛具有較高的繁殖力,能夠適應惡劣環境下的繁殖條件。氂牛品種的改良和繁殖技術的應用,能夠進一步提高其繁殖效益和產仔率。
乳肉兼用:氂牛既可供應優質的牛奶,又可提供高蛋白、低脂肪的肉製品。氂牛養殖業不僅能夠滿足當地居民的食品需求,還能為一些地區提供商業化的乳製品和肉製品。
綜合來看,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養殖業現代化的推進,氂牛行業也在逐漸引入新的技術和管理方法,以提高養殖效益和規模化養殖。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氂牛是牛的一種,中國的氂牛養殖數量排在全球第一,產品出口的國家也是非常多的,美國常年占據出口數量第一,以下是氂牛市場分析。
我國是世界氂牛的發源地,全世界90%的氂牛生活在我國青藏高原及毗鄰的6個省區。氂牛市場分析指出,其中青海490萬頭,占全國氂牛總數的38%,居全國第一;西藏390萬頭,占30%,居全國第二;四川310萬頭,占23%,居全國第三;甘肅88萬頭,占7%,居全國第四;新疆17萬頭,占1.3%,居全國第五;雲南5萬頭,占0.4%,居全國第六。
氂牛市場分析指出,近些年,我國氂牛產值不斷增長,氂牛產值由2016年的230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33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0.2%。
從生產水平方面看,青、藏、甘、寧、川等為我國氂牛主產區。近年來,在青、藏等氂牛主產區「牧繁農育」政策的引導下,國內氂牛舍飼養殖比重逐步擴大並逐漸與全國育肥牛及牛肉市場接軌。2021年青、藏兩地氂牛存欄量合計占全國的比重超70%。
從生產地區方面看,西藏地區絕大部分區域是半農半牧區,豐富的飼草資源為發展氂牛產業提供了有利條件。氂牛也在西藏人民的生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斷顯現。2021年西藏全區氂牛存欄量為522萬頭,氂牛肉產量22.78萬噸。
目前,我國氂牛肉、奶產業發展還處在初級加工階段,肉、奶產品的精深加工技術落後,沒有形成完整的肉、奶產業加工體系。部分地區正在開展區域特色氂牛肉產品開發,主要是通過賦予氂牛肉生態價值,對肉質特色進行宣傳,打造具有地理標誌的特色產品。
根據氂牛市場分析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我國自產牛肉的667.00萬噸的總量里,只有大約37萬噸是氂牛肉,實際占比大概只有百分之左右,因此單就價格沒法便宜下來這一條就足夠讓氂牛肉成為主要需求牛肉,更不說能成為國民牛肉之一了。
未來,在消費升級、人們健康飲食和均衡營養意識提高、氂牛肉認可度提高等因素的推動下,我國耗牛肉消費規模將持續擴大。作為氂牛肉的主產區,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區的氂牛肉行業也將獲得快速發展,並有望藉助「一帶一路」等政策,持續擴大出口貿易,提升國際市場知名度。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國氂牛市場前景巨大,同時也可以看出我國將來會有越來多的城市養殖氂牛,預計氂牛產品將出售國外去。
以上就是氂牛市場分析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