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核電作為一種重要的低碳能源,在未來的能源結構中可能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方面,以下是2024年核電市場前景分析。
《中國核電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五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指出,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在建核電機組淨裝機容量為59867MWe。中國在建核電淨裝機容量領先全球,突破20000MWe。
核電發電量占全球總發電量的比例逐年上升,特別是在減排和環保壓力增大的背景下,核電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其發電量有望持續增長。
中國核電發電量在近年來也保持了穩定增長,2023年核電發電量達到4334億千瓦時,位居全球第二,占全國累計發電量的4.86%。
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在運核電機組額定裝機容量達到58218.34MWe(約5821.8萬千瓦),運行核電機組數量為56座。在建核電機組數量為26台,總裝機容量達到3030萬千瓦。
根據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到2025年中國在運核電裝機將達到7000萬千瓦,在建裝機約5000萬千瓦;到2030年,核電在運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核電發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提供研發資金支持、稅收優惠、市場推廣等,以推動核電行業的發展。國務院近期核准的5個核電項目,共計11台核電機組的規模,釋放出中國能源轉型的強勁信號,表明核電發展已進入快車道。
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壓力促使許多國家尋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能源解決方案。核電市場前景分析指出,核電是一種低碳能源,其二氧化碳排放接近零,因此被視為替代化石燃料的一種重要選擇。尤其是對於那些面臨能源需求增長且希望減少碳足跡的國家,核電顯得尤為重要。
核電技術的不斷進步,新的核電技術(如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第四代反應堆技術等)逐漸成熟,這些技術在提高安全性、減少成本、增加靈活性等方面具有很大潛力。
核能的安全性問題引發了廣泛的公眾關注,特別是在一些已開發國家,公眾對核能的態度仍然較為謹慎。然而,隨著新一代核電技術的成熟和監管框架的改進,核能的安全性問題得到了顯著改善。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核電市場之一,正在加大核能投資,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大規模增加核電站的建設。到2030年,中國的核電裝機容量有望接近100GW。印度正在增加核電產能,以滿足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和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總之,核電市場的前景充滿潛力,但也面臨一定的挑戰。隨著全球能源轉型和對低碳能源的需求增加,核電作為一種低碳清潔能源,尤其在減排目標明確的背景下,將繼續受到各國政府的重視。技術進步、政策支持、公眾接受度的提升將推動核電市場的發展,但也需要持續關注安全性、成本、廢料管理等問題的解決。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核電是利用核能發電的一種電力生產方式,具有能量密度高、清潔環保、運行穩定等特點,以下是2024年核電行業分析。
《中國核電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五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指出,核電是一種技術成熟的清潔能源,具有建設周期長、投資規模大的特點。它的發電優勢明顯,具有環境友好、高效穩定、年發電小時數高、經濟性好等多重優勢,作為零碳排放的電源類型,核能發電對於減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核電產業鏈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共三個環節。上游環節包括核燃料、原材料生產;中游環節包括核反應堆、核電核心設備製造及核電輔助設備製造;下游環節主要包括核電站建設及運營維護。
近年來,我國核能發電量持續提高。2015-2020年中國核能發電量產量逐年遞增,2020年達到最高。2020年,我國核能發電量為3662.43億千瓦時,占全球總量的13.6%,較2019年增長5.14%,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我國運行、在建和擬建反應堆數將超過美國,核電發電量在2030年前有望超過美國和歐盟,行業具有廣闊的增長空間。
截至2024年6月30日,我國運行核電機組共56台(不含我國台灣地區),裝機容量為5822萬千瓦。2024年1—6月份,全國運行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2122.6億千瓦時,同比上升0.18%。預計到2025年,中國核電在運裝機容量將達到7000萬千瓦左右,在建約4000萬千瓦,合計達到11000萬千瓦,到2035年,中國核電在運和在建裝機容量將達到2億千瓦。
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的崛起: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逐漸成為核電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核電行業分析指出,傳統的大型核電站由於建設周期長、成本高、規模龐大,往往難以靈活應對不同市場需求。相比之下,SMR具有規模小、建設周期短、靈活性強等優點,適合於多種規模的電力市場,甚至可以在遠離電網的地區或小型社區中提供穩定的電力供應。
核能技術的創新與升級:隨著核能技術的不斷進步,傳統的鈾基核反應堆逐步向先進核技術邁進。一方面,快中子反應堆(FBR)、釷基反應堆等新型核反應堆正在研發之中,這些反應堆具有更高的燃料利用效率,能夠大幅減少核廢料的產生。此外,釷基反應堆等新型技術在理論上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少的核廢料問題,因此成為全球多個核能大國的研究重點。
核電與可再生能源的協同發展:隨著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核電和可再生能源的協同應用成為未來能源結構的重要趨勢。核電與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能夠互補:可再生能源具有間歇性和不穩定性,而核電能夠提供穩定的基荷電力,兩者的結合可以實現更可靠的電力供應體系。
廢料管理與核安全技術的提升:核廢料的長期管理一直是核能行業面臨的重大挑戰。儘管已有如深地質儲存等廢料處理方案,但核廢料處理的可持續性和長遠管理仍是技術發展的關鍵。未來,隨著先進的廢料處理技術和再處理技術的發展,核廢料的回收利用和減少廢料數量的能力將得到顯著提升。再處理技術能夠將高放射性廢料轉化為可再次利用的核燃料,從而減少廢料存儲的壓力。
總體來看,核電行業正邁向更加安全、靈活、清潔和可持續的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全球能源結構轉型的推進以及核電的政策支持,核電將在全球能源供應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核電站是利用原子核內部蘊藏的能量產生電能的新型發電站核電站大體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利用核能生產蒸 汽的核島、包括反應堆裝置和一迴路系統;另一部分是利用蒸汽發電的常規島,包括汽輪發電機系統。
1月19日,遼寧紅沿河核電有限公司召開年度新聞發布會,發布2016年度安全生產、工程建設、社會責任等方面的情況。據紅沿河核電新聞發言人閆術介紹,2016年,紅沿河核電實現上網電量176.9億千瓦時,相當於大連市全社會年用電量的6成。機組運行保持高端穩定,四分之三的關鍵指標達世界先進水平。
2016年,紅沿河核電4號機組建成投產,這標誌著歷經9年建設,作為我國東北第一座核電站及最大的能源投資項目,紅沿河核電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投產。
2016年,紅沿河核電持續加強運營管理,安全生產水平不斷提升,全年未發生影響反應堆安全以及輻射防護等領域的異常事件。世界核電營運者協會(WANO)對每台壓水堆核電機組有12項關鍵評價指標,紅沿河4台機組總計48項關鍵指標中,2016年有37項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四分之三的關鍵指標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環保部和遼寧省環保廳公布的紅沿河核電站周邊空氣監測數據顯示,紅沿河核電站周邊環境數據全年無異常。紅沿河核電每月通過外網公布核與輻射安全信息,市民可登陸紅沿河核電網站了解最新環境信息。
據2016-2021年中國核電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紅沿河核電二期工程5、6號機組分別於2015年3月、7月開工,目前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已完成8個一級里程碑,核島土建施工已完成一半,常規島土建施工已完成25%。5、6號機組計劃於2020年、2021年建成投產。
2016年,紅沿河核電實現上網電量176.9億千瓦時,為大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充足、穩定、綠色電力,有力促進了節能減排——與同等規模火電廠相比,紅沿河核電去年實現的減排效益等效於3.89萬公頃森林的吸收量,相當於大連的森林面積增加8%。
紅沿河核電積極參與遼寧省「煤改電」項目。遼寧省近年大力推動實施藍天工程,其中「煤改電」(供暖熱源由燃煤改為電)是一項重要舉措。紅沿河公司作為負責任的企業公民,積極以實際行動支持省政府「煤改電」工作。2016年冬,紅沿河核電首次與遼寧省內50個供熱單元達成「煤改電」交易,紅沿河核電積極參與的態度得到遼寧省的認可。
紅沿河核電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通過各種途徑促進周邊經濟和社會發展。目前,遼寧省內超過4000人在紅沿河核電站各類崗位實現就業。2016年,紅沿河核電進一步拓展周邊關係工作路徑,幫助周邊社區居民接入網際網路+,實現當地農產品上網銷售,促進農民增收同時幫助改進其生產經營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