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線,簡稱「院線」。電影放映行業一種具有壟斷性的經營體制。經營者為發展和保護其經營利益,在某些城市或地區,掌握相當數量的電影院,建立放映網絡,藉以壟斷某國或某一電影製片公司新版影片的公映。現如今已經已經越來越多人走進電影院觀看電影,那麼跟中國報告大廳的小編一起來看一看我國電影院線行業市場的競爭分析。
一線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無論是在票房、觀影人次還是影院、銀幕的總量上都繼續保持了極大的領先優勢,但是在增速上都普遍放緩,在基數已經極大化的前提下,增速放緩也是基本的發展規律。一線城市已經顯現出趨於飽和的跡象。
二線城市(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和部分經濟發達城市)在各項指標的增速優勢明顯,其總量在近年來較高的增速發展下不斷提升,新一輪的影院建設在一線城市趨向飽和的情況下已經擴散到二線城市,尤其是這些經濟發達城市的投資熱情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升溫,未來的3-5年間將在影院和銀幕增速上領跑全國。
除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以外的城市統稱為三線城市,在各項指標的總量和增速上都沒有明顯的表現,依託國內電影市場的高速繁榮得以在近年來有所起色,但是受限於經濟發達程度有限,人均收入水平還不足以支撐起一個擁有較多影院、較多銀幕和高產出票房的市場。無論是影院投資者還是影院經營者,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三線城市的影院市場環境優先要解決的是城市經濟基礎的迚一步增強,在居民物質生活提高的前提下挖掘影院消費的市場需求。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電影院行業市場競爭力調查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認為,逐漸激烈的影院競爭下,兩類影院將會占據優勢,第一,資本雄厚的大型連鎖影院。如萬達影城、金逸影城;另一類則為單體盈利能力強的影院,如UME影院。差異化經營是未來影院經營重中之重。目前還未形成區域發行的情況下,影院差異化依舊集中與硬體和服務兩個方面。硬體提升除了放映設備,還有新媒體合作方面的嘗試,比如在線購票APP應用等;月服務方面,國內影院會員政策並不完善,CGV在此方面略有領先,CGV擁有一個較完善的CRM系統:在這個會員管理系統里,記錄了客戶的每一個行為,並依據類似客戶相同行為的最高比率來調整影院內部餐飲、服務、購票、排片系統。還會針對客戶的不同特點,發出為客戶定製的會員優惠信息,以及相應的會員積分、禮物贈送,並且會與商場的其他業態進行優惠互動。面對逐年成熟的電影市場和逐漸白熱化的影院競爭,差異化經營決定著影院存活能力。另外,隨著一線城市的逐漸飽和,影院投資開始往二三線城市流動,目前如大地影城這種在二三線城市布局較多的大型連鎖影院無疑將在未來的影院競爭中占領先機。
2016年第一季度的院線冠軍依舊是雷打不動的萬達,萬達本季收入17.86億,同比增長32%。春節檔期間表現不俗的大地院線比去年上升一位排在全國第二,本季進帳 12.5億,同比暴漲65%,漲幅驚人。中影星美跌至第三,本季收11億,同比增長36%。聯合院線和中影南方新幹線分別排在第四和第五,本季分別收入 10.17億和9.86億,同比增幅分別達到47%和51%,漲幅也十分明顯。
全國院線本季度共有八家院線人次超過2000萬,去年同期只有三家;萬達蟬聯人次冠軍,本季吸引4500萬觀眾,人次同比增長44%;大地院線奪得人次亞軍,本季度觀影人次達3900萬。全國48家院線有26家收入超過1億,比去年同期多了4家。萬達院線是唯一的網售比例超過80%的院線,達到82%。詳細信息如下:
更多相關電影行業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電影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
我國院線為電影發行放映體制的主體,票房分帳比例高,占據整個電影產業渠道端的重要位置。我國院線市場集中度呈逐年擴散趨勢。對標美國前三大院線超過60.7%的市場份額,我國院線市場趨於分散。以下對中國電影院線市場份額數據分析。
2014-2020年中國電影院線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表明,市場份額上,排名前三的萬達院線、中影星美和大地院線的份額分別為14.34%、8.32%和7.94%。萬達以41元大幅領先行業平均,北京新影聯和廣州金逸珠江分別以39元和38元排在二三位。
院線方面,萬達以58.9億票房居首,同比增39.8%,市場份額13.5%,同比降0.8個百分點。十大院線票房總計289億,同比增49%,份額66.5%,同比增0.5個百分點。47條城市院線中,23條同比增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中廣國際、吉林長影、內蒙古民族、江西星河四條院線增幅超過100%,但由於其票房基數太低,不具備可比性。市場份額方面,中數和橫店增長最快,同比增長近1個百分點。星美的票房基數巨大,雖然市場份額僅增加0.32個百分點,也不可小覷,但是該院線的票房可信度不高。萬達的份額萎縮比較明顯,0.8個百分點的同比降幅排在各院線之首。上海聯和、金逸、浙江時代和新影聯的市場份額同比降幅均超過0.5個百分點,也體現了這幾條院線今年增長乏力。尤其是新影聯,其19%的同比增幅在Top20院線中墊底,且遠低於全國票房增速。
對比國內外票房市場,可以看出國內票房市場並未到達市場天花板,只是缺乏高質量的影片將觀眾吸引進影院,國內人均觀影人次僅1次,增長空間巨大,票房空間伴隨觀影人次的增長而增長。國外院線市場的格局已定,CR3的比例高達51%,而我國CR3的比例僅有29%,萬達院線作為國內院線的龍頭占有市場份額比例僅為13.4%,資產聯結型的院線在獲取票房收入上有巨大分帳優勢。
根據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的最新統計,目前國內共有47家院線。在電影產業專家蔣勇看來,這一數字意味著國內院線有些偏多,市場集中程度較低,「除了品牌和影院硬體上有差別,國內院線與院線之間沒有特別大的不同,放的影片都是一樣的。在水平差不多的情況下還那麼多數量,那就是資源浪費。而且中小院線過多,市場風險大,競爭能力低。」
另一方面,當院線在不斷「收編」時,國內影院及院線數量卻在不斷增長,這兩股方向完全相反的力量撕扯,也使得目前院線集中度不夠。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的統計,2016年全國新增影院1612家,新增銀幕9552塊,銀幕總數達到41179塊,全年保持了平均每天新增26塊銀幕的速度。中國銀幕總數已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中小院線不斷湧現,大院線的市場份額被稀釋,只有當銀幕建設數量開始放緩後,院線集合的效果才會逐漸顯現出來。
在美國近4萬塊銀幕中,排名前4位的院線市場占比就能達到60%,大院線攬下了絕大部分的票房收入;韓國更為誇張,96%的市場被前三名的院線所占有。而在國內,除了萬達院線的市場份額超過10%,其他院線的市場份額仍相對較小。也就是說,國內院線還有很大的整合空間。
「目前的整合多數還停留在資本層面,主要是為了擴大市場份額。真正深層次的整合,是基於院線競爭力的強弱所引起的自然調整,對行業的良性發展有促進作用。」劉建鋒預測,兩到三年內,因為競爭力不足而被收購、關停的院線會越來越多,國內院線也將迎來更深層次的產業整合。
當國內電影製片、發行行業已經呈現出幾家大公司各占山頭的局勢時,國內院線也開始結束群雄混戰,開啟「滾雪球」模式,通過擴張、合併、收購等種種方式,不斷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當具有規模效應的院線形成時,觀眾將能獲得更好的觀影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