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電單車自誕生伊始,就受到政策監管,充電難的問題也如影隨形。如何開拓市場、提升消費體驗是擺在共享電單車入局者面前的一道難題。雖然大家在提『最後一公里』的城市出行概念,但消費者的真實需求主要集中在10公里內,需要解決的是上下班以及日常生活的代步需求。
目前共享電單車在一二線城市更多,共享電單車則主要集中在二線及以下城市。在城市短途出行領域,共享經濟尤為熱門,但想占據C位並不容易。2016年,共享單車興起,部分平台在一輪又一輪的融資中陷入「迷途」。共享汽車也因資本寒潮,發展速度大不如前。相比之下,共享電單車因為政策及安全等問題,一直未能大規模鋪開。
早在2017年,上海市相關部門就對共享電單車持不鼓勵態度。隨後,北京、杭州、天津等城市也發布了相關政策,均認為共享電單車有車速過快、電池充電不安全等潛在危險。
儘管在一二線城市受到政策監管,但共享電單車在三四線城市卻有「廣闊天地」。受消費者以及產品定位的影響,雅迪在三、四線等城市更有優勢,市場也更容易開拓。據記者了解,哈囉、芒果等共享電單車已悄然入駐到三、四線城市。
共享電單車肯定會是一個朝陽產業。存在即合理。關於他的前景,我想也會非常樂觀的。不過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進入補貼和扶持的怪圈,而是要靠自身競爭力來引導消費者購買,提升產品性能才是共享汽車可持續發展的制勝法寶。
共享電單車這樁生意存在著諸多不定因素,其中政策門檻是任何人都無法逾越的紅線。不過,共享電單車的市場准入規則的日漸清晰,讓這個行業迎來了新機會。
隨後,對於共享電動車的新國標被制定,「最高時速不超過25公里/小時,整車質量不超過55公斤,對腳踏騎行功能進行強制規定」。
新標準的制定給了共享電動車發展的方向。2018年9月哈囉電單車開始了第一批的投放,在2019年年初便坦然承認電動車業務已經實現盈利。可見政策法規的監管速度加快,而共享電單車行業也正往有序的方向發展。
雖然其他的共享電單車企業一如既往地「沉默」,但相信標準的制定不會讓企業們像個「無頭蒼蠅」四處亂撞,也會讓行業迎來真正的上升期。不過,儘管市場足夠大,哈囉電單車作為頭部也已實現盈利的表率,但接下來共享電單車的賽道是實現共贏,還是進入新一輪的紅海廝殺尚未可知。2019年,共享電單車的好戲才剛剛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