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後的首個交易日,大宗商品市場一改持續了一個多月的陰沉低迷,期貨市場除農副類幾個商品外,其餘商品價格幾乎全線飄紅,其中黑色系商品價格大漲。
截至4月5日收盤,焦煤主力期貨價格觸及漲停,漲幅為9%;瀝青價格觸及漲停,漲逾為7%;焦炭主力合約價格漲幅超過8%,天膠、塑料、甲醇、PP等價格漲幅也逾3%。
此前,中國大宗商品發展研究中心核心專家劉心田就指出,清明或成為大宗商品市場分水嶺。整個3月份,大宗商品市場價格均處於下跌中,而3月最後一周期貨市場開盤也遭遇了暴跌,黑色系和化工產品價格全線暴跌,鐵礦石價格單日跌幅跌近6%。
清明前後市場之所以呈現「冰火兩重天」的現象,劉心田認為「雄安效應」功不可沒。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受此消息影響,不僅當地房地產市場,甚至股市在節後首日也被引爆,雄安概念股4月5日集體漲停。大宗商品市場也不例外,「雄安現象」或引發房地產又一波熱潮,故焦煤、焦炭、鋼鐵等品種價格均應聲而動。劉心田分析,之所以雄安新區的新聞在小長假最後一天發布,一方面是為了緩釋相關影響,另一方面是為了刺激4月市場。雄安效應具備扭轉市場短期頹勢的價值,各市聯動上漲是正常現象。
劉心田指出,雄安效應具備較強的爆發力和較長的發酵期。4月份商品市場的主要動力除了雄安效應,還有小長假期間穩步上行的原油價格。他預計在雄安效應的刺激和原油價格上漲的帶動下,4月份大宗商品市場價格仍具備上漲空間。
大宗商品指同質化、可交易、被廣泛作為工業基礎原材料的商品,如原油、有色金屬、鋼鐵、農產品、鐵礦石、煤炭等。包括3個類別,即能源商品、基礎原材料和農副產品。
2月大宗商品市場迎來「小陽春」。生意社大宗58榜顯示,當月有58.62%的商品價格上漲,41.38%的商品價格下跌,比1月價格上漲商品數量增加近一成,價格下跌商品數量也有所減少。但整體來看較1月變化並不大,繼「開門紅」後再迎「小陽春」,大宗商品市場價格整體仍處於上升通道。
2月的大宗商品市場與1月相比價格漲跌「生力軍」並沒有多少變化。據生意社監測,2月價格漲跌榜中價格環比上升的商品共34種,集中在化工板塊(共7種)和有色金屬板塊(共6種),漲幅在5%以上的商品主要集中在鋼鐵板塊,漲幅前三的商品分別為螺紋鋼(經銷)(15.05%)、線材(11.25%)、鐵礦石(澳)(10.51%)。1月份市場上漲主力也多集中於化工、有色金屬以及鋼鐵板塊。
2月價格環比下降的商品共24種,集中在農副(共7種)和能源(共6種)板塊,跌幅在5%以上的商品主要集中在農副板塊,跌幅前三的商品分別為雞蛋(-20.38%)、丁苯橡膠(1502)(-11.69%)、焦炭(-10.49%)。1月份下跌主力也多集中在能源板塊。
另外,2月市場和1月份一樣仍是兩極分化,以螺紋鋼、鐵礦石、鎳、PA6、瀝青、甲醇、PTA等為代表的各行業的主力商品價格均呈上漲態勢,而以天膠、乙二醇、動力煤、LLDPE為代表的主力商品則紛紛下滑。不僅如此,板塊間的分化也十分明顯,螺紋鋼價格單月漲幅高達15.05%,而同屬鋼鐵板塊的冷軋卷卻跌1.37%;聚合MDI價格漲7.95%,而另一有機化工品乙二醇卻跌6.02%,橡塑板塊也呈現「塑強膠弱」局面。
中國大宗商品發展研究中心核心專家劉心田認為,2月份的市場呈現「小陽春」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市場的龍頭商品原油價格連續兩個月基本上穩定在50美元/桶以上,給市場吃了一顆定心丸,以原油為源頭的有機化工品,甚至包括瀝青等成本被推升,從而使價格走高;二是2月份正值春節假期結束,工廠、基建等紛紛開工,採購活躍,需求開始放開;三是場內的炒作熱情未有絲毫降溫,從2016年開始期貨市場的暴漲暴跌已成為新常態,市場集中了太多的注意力,諸如黑色系這些品種也熱度不減。
劉心田指出,大宗商品市場價格自2016年下半年上漲以來已形成近5年來最長的一波漲勢,2017年大宗商品牛市基調已成,2月份市場表現也可圈可點,兩會召開,市場也即將轉入需求旺季。在多方利好逐漸釋放下,3月份市場有望延續「陽春」行情,漲跌比例或維持在六四開。就板塊和商品而言,如若原油價格繼續維持在50美元/桶以上,石化類商品價格仍有上漲空間,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在去產能化和需求旺季的背景下或仍有上漲行情出現,但漲幅有限。
總體來看,2017年整年的大宗商品行情向好,在接下去市場將會進入需求旺季,多方面利好的情況下,3月份的市場有望繼續向好。
過去幾個月,中國給全球大宗商品生產商和交易商辦了一場大型派對,這從11月強勁的原油、鐵礦石和煤炭等大宗商品進口數據中就可見一斑。但派對參與者都知道,狂歡遲早會曲終人散,而且派對持續時間越長,宿醉往往就越嚴重。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2016-2021年中國大宗商品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表明,對主要大宗商品而言,這些都是很強勁的進口數據,肯定有助於解釋最近幾周大宗商品的大漲。
但就像多數經濟數據一樣,進出口數據是回顧性質的,對於未來需求的可能走勢沒有什麼指引作用。
國家海關總署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1.83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2%。鐵礦砂、原油、煤等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加,主要進口商品價格普遍下跌。前11個月,我國進口鐵礦砂9.35億噸,增加9.2%,進口均價為每噸362元,下跌4.7%;原油3.45億噸,增加14%,進口均價為每噸1985.8元,下跌21.6%;煤2.29億噸,增加22.7%,進口均價為每噸343.2元,下跌7.7%;成品油2526萬噸,減少6.6%,進口均價為每噸2595.9元,下跌13.4%;鋼材1202萬噸,增加3.6%,進口均價為每噸6551.1元,下跌6.4%;未鍛軋銅及銅材446萬噸,增加4.3%,進口均價為每噸3.45萬元,下跌9.1%。
鋼材價格的低迷,僅僅是大宗商品市場慘澹的一個縮影。在政策推動下,2016年大宗商品的基本面有望發生變化。2016年大宗商品市場前景預測分析內容如下。
十年之久的大宗商品繁榮期終於在2015年落下帷幕,中國經濟放緩導致原材料需求下降,能源和礦業公司遭受重創。市場分析師指出,2016年大宗商品市場前景依然不容樂觀。
2015年12月湯森路透核心商品指數在過去一年內下跌約四分之一,且觸及2002年以來最低水平,從鐵礦石到原油,再到黃金,大宗商品可謂是全線潰敗。
香港永豐金融集團研究主管Mark To稱:「2016年出現樂觀局面的幾率極低。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以及結構性改革均導致大宗商品需求下降。」
Mark To表示,美聯儲(FED)於2016年內的進一步加息舉措將抑制黃金反彈空間,同時美元走強也會令所有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承壓。
在眾多工業商品中,鐵礦石價格在2015年暴跌了40%,因全球過量供應以及中國鐵礦石需求連續第三年減少,這種局面恐貫穿整個2016年。
受累於中國需求下降以及新能源發展,煤炭價格也在2015年下跌近三分之一。高盛(Goldman Sachs)和國際能源署(IEA)雙雙表示,中國煤炭需求已過巔峰。更多最新大宗商品市場前景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0年推進大宗商品行業企業轉型升級專題報告》。
2015年底鐵礦石和煤炭價格已從2011年和2008年錄得的紀錄高位下滑約80%。價格暴跌已經沉重打擊了諸多礦業巨頭,包括必和必拓 (BHP Billiton)公司、力拓集團(Rio Tinto)以及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此外商品貿易公司也慘遭重創,例如來寶集團(Noble Group)和嘉能可公司(Glencore)被迫通過大幅裁員和出售資產來應對窘境。
另一方面,國際原油和天然氣價格也於2015年大幅下跌,自2014年中旬以來暴跌三分之二,年內下滑三分之一,因供應過剩問題依然嚴重。
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本周發布報告稱,「2016年油市逆境仍將存在」,預計油價在2016年底前都很難出現實質性反彈。
油價暴跌更是令整個能源供應鏈遭遇寒冬,包括船運業和鑽探業等。同時衝擊影響更是波及各主要原油出口國,從委內瑞拉、俄羅斯直至整個中東地區。
大宗商品市場分析師指出,在2015年的大宗商品市場中唯一的亮點是基礎金屬,基本面情況改善有效提振了基礎金屬價格。
香港分析師表示:「所有人都認為基礎金屬價格已經築底。需求方面顯示出復甦跡象,美國經濟持續改善,同時中國經濟形勢也逐步穩定。供應方面,我們終於看到生產商為了穩定價格而開始採取必要的行動。」
即便如此,黃金價格暫時尚未出現復甦跡象,更是於2015年12月初觸及近6年低位。COMEX交投最活躍的黃金期貨2015年收跌10%,報每盎司1,060.2美元,連續第三年收低,而COMEX白銀期貨2015年收挫12%,報每盎司13.803美元,也是連跌第三年。
當前市場對黃金前景的預期相當悲觀,更有部分交易商預測金價或於2016年初跌破1000美元大關,價格復甦恐需等至2016年下半年。
交易商指出,黃金價格主要受到美國經濟數據以及美聯儲(FED)貨幣政策影響,即使2016年美聯儲加息進程放緩,金價反彈行情也必然受到阻滯。
此外,其他貴金屬也遭受強勢美元的無情打壓,鉑金和鈀金2015年跌幅均達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