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海淘商品的漸漸湧入中國市場,代購這一行業也慢慢興起了,但是代購市場亂象叢生。缺乏管理標準,「針對海外代購更為嚴厲的監管政策,將於明年『兩會』後陸續出台。『兩會』前會有相應的準備工作。政府正在試點行業和品類(多為大眾消費品),以進一步擴大刺激消費範圍,降低進口關稅、推進貿易自由化等,進一步刺激跨境電商發展。」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向澎湃新聞透露,目前這個課題由財政部相關單位在操作。
海外代購遭遇嚴打風暴
近幾個月以來,關于海外代購遭遇嚴打的消息頻出。
滬上一名海外代購人士向澎湃新聞表示,海關會以超重為由扣押商品;海關自己還有一個報價清單,但這個收費標準都比較高,「有時候未達1000元,也會被評定為1000元,扣押商品。」
海外代購的優勢之一是低價,但這種低價往往是以逃避關稅為前提的。
根據海關總署的2010年第43號公告,個人物品經郵遞方式進境的,海關依法徵收進口稅,但應徵進口稅稅額在人民幣50元(含50元)以下的,海關予以免徵。個人寄自或寄往港澳台地區的物品,每次限值為800元人民幣;寄自或寄往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每次限值為1000元;超出規定限值的應按照貨物規定辦理通關或退運手續。但郵包內僅有一件物品且不可分割的,雖超出規定限值,經海關審核確屬個人自用的,可以按照個人物品規定辦理通關手續。
在現行規定下,海外代購的奢侈品等高檔消費品,一般都需要繳納關稅。
周婷稱,目前針對海外代購的監管力度在加大,過境物品的監管監控加強。個人私自夾帶貨品入境,刑事處罰和經濟處罰都有。
至於所謂海關「放行慢、查封嚴」等問題,上海海關相關人士對澎湃新聞介紹,「個人體驗不一樣,其中牽涉運輸、物流等多個環節,海關方面嚴格按照監管流程走。」該人士還表示,經過備案註冊的跨境電商有綠色通道,其他跟一般包裹一樣,按照行李、郵寄進境物品監管,要符合自用合理數量。
進出口郵件在四季度出現大幅增長,也算行業慣例。上述郵政系統資深人士表示,月環比增幅至少在10%-20%,甚至可以翻一番。
重罰難以迴避
周婷表示,監管部門已意識到,代購渠道已影響到國家、品牌商,以及消費者的利益,對行業運作體系的影響也很大。
她表示,代購不合法,還導致假貨在國內大量滋生。假貨最傷害品牌和消費者。代購雖在價格方面有優勢,但在產品安全性、購物體驗、售後服務等消費服務方面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還可能傷害消費者利益。
如何嚴格監管,還有待政策公布,但重罰似乎難以迴避。
上述郵政系統資深人士介紹,代購逃避關稅的處罰因地而異,上海比較嚴格(與廣州、深圳通關方式不同),郵件這塊要補申報。海關認為這批貨超過10公斤,一件商品重複多次,會讓收件人到郵件窗口面洽,提交申報信息,海關會據此計算應交稅額。如果郵件實在太離譜(如過多都是化妝品),海關會讓收件人轉貿易通關(需遞交更多資料,涉及檢驗檢疫),收件人如果不能提供相應資質材料,郵件會被退回。申報信息和申報材料不同,海關也會現場開驗。
此外,監管部門提出的更嚴厲措施還可能包括,將通過郵政代購方式購買的物品歸到電商範疇管理。
對此,前述郵政系統資深人士介紹,在這一塊上,郵政還存在異議,因為一些通郵是為了解決境外親朋好友間的禮品饋贈,與代購存在明顯不同,屬特例,海關和郵政還在協商。今後海關將把這一塊進行細分,不會一刀切。一旦切分完成,大數據會對一個人每年購進情況進行篩選,來甄別自用和非自用。
代購風潮漸起的背景之一是,國人對海外商品消費需求的提升。
財富品質研究院11月底發布的2015年《中國奢侈品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消費者境外奢侈品消費高達910億美元,即78%的奢侈品消費都發生在境外。按現有匯率計算,2015年中國消費者全球奢侈品消費高達7400億元人民幣,相比去年增加了1000億元。
周婷表示,高端消費外流情況已達到歷史最高紀錄,對政策制定和宏觀經濟的影響較大,必須要調控。她還提到,奢侈品牌目前在國內門店的銷售倒掛嚴重,門店變成廣告牌和形象店。
奢侈品牌已經開始調整戰術。周婷表示,今明兩年,奢侈品渠道將進行結構性調整和改革,進一步規範線下渠道(做單體店面的升級改造、提升服務功能、增加新的業態等),線上將加強信息化系統建設和電子商務的功能。未來奢侈品大舉進軍電子商務領域,待奢侈品線上線下整合,結構調整到位,會對代購和海淘造成打擊,因為對於消費者來說,消費體驗得到提升。更多相關行業資訊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代購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