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疫情尚處於擴散階段,為加強疫情防控工作,國務院將2020年春節假期延長至2月2日,部分地區延長至2月中旬。復工延遲,再加上疫情導致的國際貿易環境影響,中國科技製造業短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
由於武漢是疫情中心城市,湖北尤其是武漢本地的製造企業首當其衝。由於大批返鄉人員無法按時返工等原因,整個製造業產業鏈各環節產能欠佳,需求側亦由於疫情導致線下消費萎縮而導致相應製造業產品下降。
「武漢是聯想製造的大本營之一,武漢產業基地是聯想全球目前最大、最先進的自有工廠。」聯想集團MBG中國區製造高級總監齊岳此前告訴記者,「從另一個意義理解,每一台聯想手機都經過了武漢基地。」
去年7月,武漢工廠下線了第1億台智慧型手機,這是聯想智能製造繼2018年在合肥下線第一億台個人電腦之後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不過如今,武漢「生病」了,紮根武漢的聯想集團也難免受到影響。
「復工延遲,再加上本次疫情的最前線武漢是聯想製造的大本營之一,這些因素將不可避免地給聯想帶來短期的生產滯後。」聯想方面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介紹道。
除了聯想之外,全球顯示面板龍頭企業京東方,也在武漢當地傾注了心血。據記者介紹,京東方武漢10.5代TFT-LCD生產線已於2019年12月量產,當前正處於產能爬坡和良率提升期。
「受疫情防控措施影響,生產相關資材供應面臨一定壓力。」京東方方面表示,「在此背景下,武漢10.5代線將進行月度生產計劃調減,預計產能釋放進度將有所放緩,由此可能會進一步加劇2020年全球超大尺寸顯示屏供需關係持續緊缺局面。」
佳能(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小澤秀樹則表示,除湖北省外,所有佳能中國機構的現場復工時間為2月10日,但其武漢分公司的復工時間則根據當地疫情發展情況而定。
「目前根據中國以及各地方政府相關的政策,有些佳能在華的工廠還處於不能復工的狀態,雖然現在沒辦法預計對實際業務的影響程度,不過今後隨著生產的恢復以及物流運輸的開始,我們也會確認具體對業務的影響。」小澤秀樹指出。
此外,根據《2019年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是武漢市的三大支柱產業。這也就意味著,武漢的製造企業復工延遲,電子、汽車、醫藥等相關聯的產業鏈可能會面臨一定緊缺風險。
除了武漢本地企業,全國勞動力密集型製造企業也將受推遲復工的影響。受疫情影響,包括三星電子、LG電子在內的企業宣布暫停部分在華營業生產。2月4日消息,三星電子在華最大規模的賣場三星旗艦體驗店(外灘)將暫停營業至2月9日,其他賣場也將根據疫情另行決定。
自上周末起,位於南京的LG化學電池工廠和LG顯示器模塊工廠全線停產至2月9日,LG化學北京、廣州偏光片、天津汽車零部件等工廠也已停線。目前,富士康也停止了在中國內的生產,暫定於2月10日恢復生產。富士康若持續停工,將可能導致iPhone供應量不足。
SARS疫情發生當年(即2003年),製造業對經濟增長貢獻不僅大於當年服務業貢獻,也大於鄰近年份製造業貢獻,說明製造業在疫情發生後對經濟增長具有更高的貢獻率。
同時,製造業占比高的城市在SARS疫情後復甦的更快,效率更高,表明製造業在城市發生疫情後經濟復甦和持續增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顯然,穩定製造業尤其是廣大的中小製造企業,就是穩中國經濟。
一方面,正如曙光公司所言,這段時間對企業來說是危機的同時也面臨著發展的機遇,是企業苦練內功的好時機,如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與流程;構建有效的組織管理體系;做好產品,將產品做到極致,為客戶創造價值;加大企業運營的信息化與數位化、提升企業運營效率、注重協同創新等。
有的企業甚至找到了新的市場機會。比如,蕪湖拓谷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宋超認為,「此次疫情讓我們見證了服務機器人在特殊時期和特定場所的巨大應用市場。在緊急情況下,服務機器人可以提供有效支持,避免人員間直接接觸,為特殊情況的應對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政府則要做好托底工作。我們欣喜地看到,當前,蘇州、北京已經出台相關措施,以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針對疫情發展以及可能對製造業帶來的影響,專業人士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要在保障安全、滿足防疫要求的前提下,有序組織有條件的地區和行業儘快復工,一些自動化水平較高、疫情較輕的地區要下大力氣去促進企業復工,千方百計保障勞動力和原材料供給。
二是,要特別關注中小企業尤其是中小製造企業的困難,他們的資金儲備等抗風險能力較低,在政策層面要從金融、財稅等各方面給予支持。
三是,宏觀政策也應根據疫情衝擊程度適當採取對應措施,比如貨幣政策要適當增加流動性投放,使得企業在復工後有一個寬鬆的融資環境。同時,針對防疫措施暴露出來的基礎設施、民生設施和物資儲備等方面的短板弱項,要現在開始進行相應謀劃,加大投資力度,通過投資彌補疫情造成的損失,並對經濟進行理性刺激,從而給製造業企業營造市場需求的空間。
我們要看到,疫情之下,製造業更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給製造業尤其是廣大中小微企業更多政策支撐和扶助,共渡難關,乃是當務之急。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科技包括it技術、晶片技術、通訊技術等。有好的科技就能解決許多事情。在人工智慧時代,各國都在研究智能機器人、掃地機器人等。以下是對科技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我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人力資源大國,而且是全球最大的科技人力資源大國。科技行業發展前景指出,近年來我國科學和工程領域學位授予量是已開發國家的2倍以上,2021年科技人力資源總量超過8000萬人,約占美國人口四分之一;每年高校畢業生數量在800萬左右,相當於以色列、瑞典、瑞士等國家的總人口。
科學服務領域參與者根據經營模式等可初步分為試劑、特種化學品、耗材、儀器等生產製造企業、貿易企業和綜合服務企業。根據科技行業發展前景數據,2021年我國科技服務業市場規模達到了2.2萬億元,GDP占比在2.2%左右,市場規模較2020年期間同比增長大約2.2%。
2021年科技服務行業供給中,技術交易服務和科技孵化兩個細分市場占比最大,分別達到了34.8%和30.2%。隨著科技情報細分市場的崛起,預計2022-2027年科技諮詢細分的比重會有所增加。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國共登記技術合同549353項,成交金額28251.5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3.48%和26.13%。3450家高校院所以轉讓、許可、作價投資方式轉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項數有所增長。合同項數為15035項,比上一年增長32.3%。
包括深入推進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權屬改革、完善金融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以及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工程等成政策著力點。《「十四五」技術要素市場發展專項規劃》、《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指南》和相關標準也正加快編制。下一步,中央和地方將強化政策落實力度,從產業鏈、服務鏈和人才鏈全面打通創新驅動發展道路上的「梗阻」。
2022年1月,銀保監會發布《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該《意見》提出,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發揮銀行保險機構在優化融資結構中的重要作用,《意見》明確,到2025年重點領域金融風險得到有效處置,銀行保險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各大網際網路巨頭,如攜程、騰訊、美團以及阿里等紛紛布局保險行業,由此可見,保險科技蘊含巨大的發展潛力。科技行業發展前景指出,現階段我國處於科技變革加速以及經濟環境飛速變化的環境,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在保險行業的應用,保險公司在產品、營銷、運營以及風控等方面都將取得重大進步。
5G、AI、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逐漸成熟,為文化產業帶來了大量創新應用,5G新文創產業邁入全新發展階段。基於「平台化+產業化」戰略,匯聚運營商、IP、產業鏈三方面資源,重構整合太極AI集成平台、海納數位化運營平台、5G新文創雲、核心數位化業務平台以及5G生態解決方案五大核心平台。
整體來看,在當今世界科技是占據很重要的位置,許多產品的開發都依賴於科技。人們的通訊是依賴於科技。藥物研發也是依賴於科技。
以上就是科技行業發展前景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全球最佳品牌百強排行榜數據出爐,中國也有企業上榜,據悉,2015年、2016年華為和聯想兩大中國企業入選,其中華為連續兩年實現排名躍升。
《2016年全球最佳品牌》,列出了100個最有價值的品牌。報告顯示,占據前三位的是蘋果、谷歌和可口可樂。位列第4至第7位的分別是微軟、豐田汽車、IBM、三星電子、亞馬遜、梅賽德斯奔馳以及通用電氣。
Interbrand的全球執行長傑斯-弗蘭普頓表示,蘋果、谷歌和可口可樂能成為最有價值的品牌,是因為這些公司擁有雄厚的財力和強大的管理能力,它們的品牌是受到全球各地民眾的喜愛。
報告稱,蘋果公司的品牌價值較前一年提高5%,達1,780億美元,谷歌較前一年提高11%,達1,330億美元。全球百大品牌總價值接近1.8萬億美元。
從整體來看,科技與汽車品牌占據了統治地位。在全球100大最有價值品牌中,科技和汽車品牌占了29個。
法國時尚品牌迪奧(Dior)和矽谷汽車製造商特斯拉汽車今年首次進入100強,分別名列第89位和第100位。雨果博斯(Hugo Boss)、雪佛蘭(Chevrolet)和舒潔(Kleenex)被擠出了今年的榜單。
上榜的100個品牌中有52個來自美國,10個來自德國,8個來自法國,6個來自日本。中國也有兩個品牌上榜,它們是華為和聯想,分別位列第72位和第99位。
華為品牌價值較去年增漲18%,漲幅在科技企業中排名第3,僅次於Facebook48%)和Adobe(21%)之後。聯想的品牌價值較去年下降2%。
以下是完整榜單:
排名公司品牌價值行業國別
1蘋果(Apple)1781.19億美元科技美國
2谷歌(Google)1332.52億美元科技美國
3可口可樂(Coca-Cola)731.02億美元飲料美國
4微軟(Microsoft)727.95億美元科技美國
5豐田(Toyota)535.80億美元汽車日本
6國際商業機器(IBM)525.00億美元商業服務美國
7三星(Samsung)518.08億美元科技韓國
8亞馬遜(Amazon)503.38億美元零售美國
9梅賽德斯奔馳(Mercedes-Benz)434.90億美元汽車德國
10通用電氣(GE)431.30億美元多元化美國
11寶馬(BMW)415.35億美元汽車德國
12麥當勞(McDonald)393.81億美元餐飲美國
13迪士尼(Disney)387.90億美元媒體美國
14英特爾(Intel)369.52億美元科技美國
15Facebook325.93億美元科技美國
16思科(Cisco)309.48億美元科技美國
17甲骨文(Oracle)265.52億美元科技美國
18耐克(Nike)250.34億美元運動用品美國
19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239.98億美元奢侈品法國
20H&M226.81億美元服裝瑞典
21本田(Honda)221.06億美元汽車日本
22思愛普(SAP)212.93億美元科技德國
23百事可樂(Pepsi)202.65億美元飲料美國
24吉列(Gillette)199.50億美元快消品美國
25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183.58億美元金融服務美國
26宜家(IKEA)178.34億美元零售瑞典
27ZARA167.66億美元服裝西班牙
28幫寶適(Pampers)161.34億美元快消品美國
29聯合包裹服務(UPS)153.33億美元物流美國
30百威(Budweiser)150.99億美元飲料美國
31J.P.摩根(J.P.Morgan)142.27億美元金融服務美國
32eBay131.36億美元零售美國
33福特(Ford)129.62億美元汽車美國
34愛馬仕(Hermes)128.33億美元奢侈品法國
35現代汽車(Hyundai)125.47億美元汽車韓國
36雀巢咖啡(Nescafe)125.17億美元飲料瑞士
37埃森哲(Accenture)120.33億美元商業服務美國
38奧迪(Audi)117.99億美元汽車德國
39家樂氏(Kellogg)117.11億美元快消品美國
41飛利浦(Philips)113.36億美元電子產品荷蘭
42佳能(Canon)110.81億美元電子產品日本
43日產(Nissan)110.66億美元汽車日本
44慧與(HPE)110.27億美元科技美國
45歐萊雅(L』oreal)109.30億美元快消品法國
46安盛(AXA)105.79億美元金融服務法國
47滙豐(HSBC)104.58億美元金融服務英國
48惠普(HP)103.86億美元科技美國
49花旗(Citi)102.76億美元金融服務美國
50保時捷(Porsche)95.37億美元汽車德國
51安聯(Allianz)95.28億美元金融服務德國
52西門子(Siemens)94.15億美元多元化德國
53古馳(Gucci)93.85億美元奢侈品義大利
54高盛(Goldman)93.78億美元金融服務美國
55達能(Danone)91.97億美元快消品法國
56雀巢(Nestle)87.08億美元快消品瑞士
57高露潔(Colgate)84.13億美元快消品美國
58索尼(Sony)83.15億美元電子產品日本
593M81.99億美元多元化美國
60阿迪達斯(Adidas)78.85億美元運動用品德國
62卡地亞(Cartier)77.38億美元奢侈品法國
63Adobe75.86億美元科技美國
64星巴克(Starbucks)74.90億美元餐飲美國
65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72.00億美元金融服務美國
66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68.30億美元媒體加拿大
67樂高(LEGO)66.91億美元快消品丹麥
68松下(Panasonic)63.65億美元電子產品日本
69起亞(Kia)63.26億美元汽車韓國
70西班牙國際銀行(Santander)62.23億美元金融服務西班牙
71探索傳播(Discovery)59.44億美元媒體美國
72華為(Huawei)58.35億美元科技中國
73強生(Johnson & Johnson)57.90億美元快消品美國
74蒂芙尼(Tiffany & Co.)57.61億美元奢侈品美國
75肯德基(KFC)57.42億美元餐飲美國
76萬事達卡(MasterCard)57.36億美元金融服務美國
77敦豪(DHL)57.08億美元物流德國
78路虎(Land Rover)56.96億美元汽車英國
79聯邦快遞(FedEx)55.79億美元物流美國
80哈雷戴維森(Harley-Davidson)55.27億美元汽車美國
81普拉達(Prada)55.04億美元奢侈品義大利
82卡特彼勒(Caterpillar)54.25億美元多元化美國
83博柏利(Burberry)53.62億美元奢侈品英國
84施樂(Xerox)52.90億美元商業服務美國
85傑克丹尼(Jack Daniel『s)51.93億美元酒類美國
86雪碧(Sprite)51.48億美元飲料美國
87喜力(Heineken)51.23億美元酒類荷蘭
88迷你(MINI)49.86億美元汽車英國
89迪奧(Dior)49.09億美元奢侈品法國
90貝寶(PayPal)48.39億美元金融服務美國
91迪爾(John48.15億美元多元化美國
92殼牌(Shell)45.99億美元能源荷蘭
93科羅娜(Corona)45.09億美元酒類墨西哥
94MTV43.20億美元媒體美國
95尊尼獲加(Johnnie Walker)43.17億美元酒類英國
96斯米諾(皇冠伏特加)(Smirnoff)42.52億美元酒類美國
97酩悅香檳(Moet & Chandon)41.18億美元酒類法國
98拉爾夫勞倫(Ralph Lauren)40.92億美元服裝美國
99聯想(Lenovo)40.45億美元科技中國
100特斯拉(Tesla)40.11億美元汽車美國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我國在建科技項目數據達57個,2022年科技創新觸角延伸至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當下,中國科技力量正在崛起,觀念創新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基礎。未來科學技術以其基礎性、先導性和強滲透性,已成為大國國力競爭的關鍵性因素。以下對我國科技發展現狀分析。
2021年,我國生物科技行業獨角獸企業數量上榜16家,估值規模為270.77億美元, 其中排名前三的企業分別是艾美疫苗、艾博生物和菲鵬生物。2022-2027年中國高科技投資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從企業平均估值水平看,行業企業平均估值為16.92億美元,去掉TOP1平均單個企業規模為14.97億元。
我國科技投入產出總量開始進入高位、高速增長期。進入新世紀,科技發展加快,特別是確立自主創新戰略以來,科技投入產出總量呈現高位、高速增長態勢。近兩年,我國科技投入產出總量除美國、日本外,已經與一些已開發國家相當,有的甚至高於某些已開發國家。 現從三大市場狀況來了解我國科技發展現狀分析。
2016-2021年,我國發表科技論文數量整體呈現上升趨勢。2021年,我國發表科技論文數量達到195.17萬篇,基本與2019年持平。其中,我國高等學校發表科技論文數量達到150.35萬篇,占比77.04%,是中國科技論文的主要來源。
縱觀當今世界創新型國家,他們的共同特徵是,科技自主創新成為促進國家發展的主導戰略,創新綜合指數明顯高於其他國家,科技進步貢獻率大約都在70%以上,對外技術的依存度都在30%以下,我國的對外技術依存度達50%以上。
從區域創新格局來看,2016-2021年,17家國家自創區和156家國家高新區成為區域創新發展的核心載體和重要引擎,研發投入全國占比超過44.3%,新產品收入超過全國1/3,勞動生產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3倍。我國科技發展現狀分析指出,北京中關村、武漢東湖、上海張江、廣東深圳等國家自創區對所在地區GDP增長貢獻率超過20%,成為創新發展「領頭雁」。
科技創新是現代化發動機,2022年我國科技服務仍處於起步階段。地方在發展科技服務業的時候,應該剖析一下自身的資源條件,比如說交通怎麼樣、有沒有貼近市場、企業的基礎怎麼樣、人才儲備怎麼樣,有條件的進行資源配置,沒有條件的就需要去創造引進。
以上就是汽車腳墊行業發展趨勢的大致介紹了,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