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互联网电视放下“价格屠刀” 迈向大屏时代

互联网电视放下“价格屠刀” 迈向大屏时代

2016-01-01 14:45:01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仿佛一夜之间,互联网电视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短短两年时间已经多达十余个。它们凭借硬件免费、低价策略,意图撼动长期被创维、海信、TCL、康佳等传统电视巨头占据的江湖,一时之间厮杀激烈。

  不过,随着面板价格的上涨,互联网电视率先扛不住经营压力。在传统电视巨头尚未发声之际,近期,互联网电视品牌乐视3个月时间内两次提价,再次在电视市场搅动轩然大波。

互联网电视

  不降价没市场 降价没有利润

  互联网电视一直是低价出售商品,扮演着“价格屠夫”的角色。在近两年来时间里,互联网电视非常疯狂,纷纷打着硬件免费、低价策略的旗帜,在抢夺电视份额的同时,争夺未来家庭互联网的入口。

  凭着低价策略,互联网电视品牌得到迅猛发展。据《中国智能电视行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互联网电视在整个市场的零售额占比升至16%,品牌数量接近20家,几乎与传统电视品牌数量持平。

  不过,低价策略难以持续。近日,乐视TV发出部分机型涨价公告称,由于“受上游供应链面板供应不足,面板价格持续上涨影响,单台电视生态补贴硬件额度不断增加,已超出我们生态补贴能力”,决定对40英寸、43英寸、50英寸、55英寸部分机型每台价格上调100元,65英寸部分机型每台价格上调300元。今年9月以来,短短3个月时间内,乐视两次提价以应对经营压力。

  众所周知,对于电视来说,最重要的成本就是电视面板,占整个产品成本高达70%。“今年面板的快速涨价给电视厂商造成了巨大压力。”奥维云网(AVC)智能显示与数字娱乐事业群总经理董敏介绍,面板从4月份以来一直在上涨,平均涨价幅度高达50%,无论从涨幅还是加速度来说,都是有史以来最激烈、最迅猛的一次,尤其是相对过去面板行业螺旋式涨价或降价的轨迹来说,本次面板涨价造成的压力不小。

  董敏分析本次面板涨价的原因时介绍说,由于三星关闭了一条面板线,造成整个市场供应少了几千万面板;此外台南发生地震、三星采用曲面工艺导致良品率下降,以及全球电视对大屏需求快速上涨等原因,导致面板供应可能要等到明年才能恢复稳定。

  随着面板的涨价,卖得越多意味着亏得越多。今年5月,40寸全高清液晶电视面板报价90美元,现在报价135美元,实际面板的成本增加了45美元,折合人民币310元。互联网电视40寸的整机价格也就1000多元,增加的310元成本,意味着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材料涨价给互联网电视带来的影响已经凸显。根据暴风集团日前公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3.99%,但净利润却大降97.16%,为48.76万元。

  专家指出,互联网电视如今面对的难题比较大,不降价没市场,降价的话没有利润,一些品牌的低价模式需要砸入大量的真金白银对用户进行补贴,一旦资本补贴难以为继,过去漂亮的销售份额、销售数据可能将遭遇“滑铁卢”。

  实际上,当面板价格出现上涨势头后,很多传统电视厂商直接放弃了对价格战的跟随。

  但是,长期以低价竞争抢夺市场份额的互联网电视品牌仍然在苦苦煎熬。截至目前,互联网电视品牌仍然只有乐视一家打出了涨价的口号,但业内普遍预计,后续会有更多品牌跟进,毕竟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这并不意味着未来的低价竞争会消亡,价格竞争是抢夺市场份额的最快速的方式。”董敏认为互联网电视低价竞争模式仍将存在,不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互联网电视将会减少低价竞争,更着重于未来可持续发展,不过偶尔会以促销的方式出来抢夺市场。据透露,一些互联网电视品牌从去年开始,就在做品牌转型的尝试,开始关注自身良性发展。

  新一代电视即“智能电视

  今年以来,关于互联网电视的话题不断,一些互联网电视品牌甚至扬言“传统电视机在未来3年将消亡,互联网电视时代将来临”。那么,传统电视与互联网电视有何区别?互联网电视与智能电视有何不同?

  记者采访相关专家了解到,目前的传统电视实际上代表的是非智能电视,也就是功能电视,仅仅拥有接受信号观看电视等功能;而互联网电视则代表了智能电视,也就是说能人机交互、能带来更好体验的拥有智能应用的智能电视。

  而对于传统彩电巨头和新兴互联网电视品牌来说,则没有清晰的界限,也没有统一的口径。采访时,讲起PPTV、风行、看尚、微鲸等互联网电视品牌,一些被访者都称很陌生。彩电业一位资深分析师笑言:“现在是谁称呼自己是互联网电视,就是互联网电视。实际上,传统电视厂商和互联网电视品牌贩卖的电视,从产品、渠道、操作手法、功能上来说,都没有明确定义。”

  业内普遍认为,传统彩电巨头与互联网电视品牌最大的差异,是面对消费者的不一样。传统的彩电巨头面对的范围更大,有运用智能电视看电影、玩球赛或者使用交互功能的时尚达人,也有仅仅使用“看电视”功能的人群;而互联网电视品牌瞄准的人群更细分,更注重新型营销、交互体验等。

  有专家认为,用“智能电视”来称呼目前的新一代电视更加贴切。因为互联网电视一开始只是指“能与互联网联通”的电视,然后是指“能利用计算机或机顶盒电视完成接收视频点播节目、视频广播及网上冲浪等功能”的电视;但是到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与5G、物联网联通的新一代电视将拥有人工智能、大数据、门户入口等功能,所以用“智能电视”来称呼互联网电视更简单明了,与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成系统,更能跟上时代发展。

  记者采访发现,创维、海信等彩电巨头早已与互联网模式相结合。早在2015年6月,创维总裁杨东文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就透露,创维彩电早已从功能机转向智能机,当年的目标是希望实现智能化电视机的渗透率为70%。

  据了解,传统与互联网之间的差异已经在融合,双方界限在消失。过去仅仅注重生产、研发、售后的电视厂商,一旦开始注重内容建设、新型营销、交互体验等互联网销售模式,爆发是惊人的。截至今年10月31日,创维中国的智能电视累计激活用户数为1539万,日均活跃用户数为703万。而海信也宣称截至2016年11月15日,平均日活跃用户已达856万。

  互联网电视迈向大屏时代

  互联网电视下一步会选择哪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呢?业内专家认为,互联网电视将有两条发展主线,一条是从硬件上来说,将回归到注重音质和画质;一条是从软件上来说,互联网电视将成为家庭互联网的接口之一,不止是拥有电视机的功能,还应该有物联网的交互端功能,电视存在价值上也会发生变化,将成为智能城市、智能家居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互联网电视的外延也将越来越大,互联网电视的定义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是只能联网的电视,现在是智能电视,未来则应该是人工智能电视。而未来的电视品牌格局,则是强者恒强的格局,例如创维等电视品牌会成为市场顶端,再往下就是一个比较大的体量相差不多的阵营。

  随着人们对于画质的重视和消费需求升级,电视机大屏化正成为主流。从各项战报来看,今年的双十一“家电军团”的崛起成为新亮点。据天猫数据显示,成长迅速的大家电品类中,彩电产品销售额47.9亿元,同比增长37.9%。其中,热卖的大家电单品榜中,互联网电视占据半壁江山,大屏幕的销售额也呈现上升趋势。酷开、KKTV等互联网电视品牌在打低价模式的同时,还纷纷通过“造节”等活动来发出市场声音,酷开打造了“粉丝节”,PPTV打造了“超级品牌日”,风行打造了“硬件免费日”,凭此来抢夺市场份额,而其中大屏幕的销售非常抢眼。

  大尺寸彩电的销售呈现加速态势。根据奥维云网提供的今年中国彩电市场第三季度总结,从重点尺寸结构来看,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面板平均尺寸41.3寸,预计四季度将达到42.2寸;中国彩电市场的平均尺寸达到46.6英寸,预计四季度将达到47.2寸。大尺寸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而整体三季度55寸仍然是绝对的第一尺寸,销量占比达到23.4%,同比增长7.5个百分点。“整体55寸产品的渗透率为31.1%,已经占据了1/3的市场份额,大尺寸化进一步加深。55寸之后我们预计下一个大尺寸将是65寸,预计2017年65寸占比将达到5.7%。”奥维云网的专家介绍说。

  实际上,面板市场的价格上涨已经反映了市场需求。根据最新公布的11月面板报价,继10月持续大涨后,由于电视面板的供给紧俏,11月包括40英寸、43英寸、55英寸、65英寸等中大尺寸电视面板单月又大涨了10美元。分析师认为,12月份49英寸、50英寸、55英寸产品可能还有小幅增长。

  “我们也面对成本压力,不过老产品不会涨价,但我们会持续密集推出新产品,加速替换老产品,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创维副总裁刘棠枝透露,由于电视大屏化已经形成趋势,预计到明年,面板大屏供应仍然将面临紧张态势。更多相关互联网电视行业资讯分析请查阅由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互联网电视行业市场供需前景预测深度研究报告》


更多互联网电视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互联网电视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