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行业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是在对IPO行业的历史发展现状、供需现状、竞争格局、经济运行、下游行业发展、下游行业市场需求等分析的基础上,对IPO行业的未来的发展趋势、市场容量、竞争趋势、细分下游市场需求等进行研判与预测。
IPO行业前景预测分析报告主要分析要点包括:
1)预测IPO行业市场容量及变化。市场商品容量是指有一定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量。市场容量及其变化预测可分为生产资料市场预测和消费资料市场预测。生产资料市场容量预测是通过对国民经济发展方向、发展重点的研究,综合分析预测期内IPO行业生产技术、产品结构的调整,预测IPO行业的需求结构、数量及其变化趋势。
2)预测IPO行业市场价格的变化。企业生产中投入品的价格和产品的销售价格直接关系到企业盈利水平。在商品价格的预测中,要充分研究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利润的变化,市场供求关系的发展趋势,货币价值和货币流通量变化以及国家经济政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3)预测IPO行业生产发展及其变化趋势。对生产发展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这是对市场中商品供给量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
IPO行业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影响IPO行业市场供求变化的诸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预见其发展趋势,掌握IPO行业市场供求变化的规律,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预测为决策服务,是为了提高管理的科学水平,减少决策的盲目性,需要通过预测来把握经济发展或者未来市场变化的有关动态,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降低决策可能遇到的风险,使决策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以下是相关IPO行业前景预测分析,可供参看:
在IPO阶段性收紧之下,今年以来至12月29日,A股市场累计受理55单IPO申请,其中北交所以47单的受理量占据大头,沪深交易所合计受理8单。与此同时,逾400家企业IPO折戟,创近年来新高。目前还有逾200家企业处于在审状态。再看上市方面,截至12月29日,今年有99家企业登陆A股市场,首发募集资金673.5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8.37%、81.11%。不过,今年以来新股上市首日再现火爆行情。展望2025年的IPO市场,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认为,随着宏观经济趋稳,市场信心逐渐回暖,加上监管层对市场乱象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以及IPO审核流程的进一步优化,IPO市场有望分阶段、有节奏地进入复苏期。(第一财经)
据最新数据显示,年内已有47家IPO获得受理,北交所以39家成为受理数量最多的板块 。12月,仅北交所5家IPO获得受理,但也是自6月份后年内受理家数最多的月份。
12月18日,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下称“德勤”)发布最新报告预计,至2024年底,A股将有101只新股,合计融资680亿元。相较2023年313只新股融资3563亿元,IPO数量减少68%,融资规模减少81%。其中,IPO数量方面,创业板以38家排名第一;北交所以23家紧随其后;上交所主板和科创板均超过10家,分别有18家和15家;深交所主板有7家。融资额方面,上交所融资金额最多,合计融资335亿元;其次为深交所,合计融资300亿元;北交所合计融资45亿元。德勤指出,新“国九条”及资本市场“1+N”系列政策文件出台后,2024年新股发行速度较2023年放缓。预计2025年,新股发行将延续以质量为先、支持科技创新的宗旨,并增强发行上市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同时鼓励以产业整合升级为目的的并购重组。A股IPO数量及融资规模相比2024年将稳中有增。(澎湃新闻)
等待一年有余,宏工科技、恒鑫生活创业板IPO均于12月16日提交注册,不久前,天有为上交所主板IPO也在过会仅一周后“闪电”提交注册。经Wind统计,截至12月16日,在“注册关”排队的IPO公司已达17家。记者注意到,其中8家公司提交注册已逾一年,至今仍未获批,排队最久的为屹唐股份,公司科创板IPO已在“注册关”候时超三年,等待时间较长的北京通美也已排队超两年。(北京商报)
周二美股成交额第1名英伟达收高4.05%,成交372.32亿美元。消息人士称英伟达的竞争对手、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Cerebras Systems可能推迟IPO。此外富士康高管周二表示,该公司正在墨西哥建造世界上最大的英伟达超级芯片工厂,以帮助缓解外界对英伟达Blackwell平台的巨大需求。英伟达今年8月表示,在对设计进行调整后,已开始向合作伙伴和客户运送Blackwell的样品,并预计这些芯片将在第四季度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收入。(环球市场播报)
据上交所企业上市服务消息,上周(9月30日—10月6日)新增申报企业3家,其中上交所科创板1家,北交所2家。截至10月6日,今年新增申报企业35家。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9月23日-9月30日,只有1个IPO项目注册生效,其中,9月30日是以2024年3月31日为基准日申报项目的受理截止日,当天有3个项目获受理,其中科创板1个,北交所2个。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发布《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即“8•27”新政,提出“阶段性收紧IPO与再融资节奏”。新政以来,沪深市场一共有88个项目注册生效,其中主板30家,科创板17家,创业板41家。此外,“8•27”新政以来,北交所有34个项目注册生效,其中2024年以来有12个。截至9月30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在审企业余294家,其中沪市主板54家,深市主板37家,科创板27家,创业板82家,北交所94家。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29日,沪深北三家交易所终止审查IPO企业392家,较上周统计时增加15家;各板块在审企业共294家,较上周减少16家;上周无新增申报企业,今年新增申报企业仍为32家(沪深2家、北交所30家);年内已上市企业为68家,募资合计475.28亿元,上周新增3家上市,目前处于发行中的有7家,已同意注册未发行的有33家。(财联社)
9月30日,据上交所企业上市服务消息,上周(9月23日—9月29日)无新增申报企业。截至9月29日,今年新增申报企业32家。截至9月29日,各板块在审企业共294家。其中上交所81家(主板54家,科创板27家),深交所119家(主板37家,创业板82家),北交所94家。截至9月29日,2024年已公布终止审查(撤材料+否决/终止注册)企业392家,其中上交所144家(主板75家,科创板69家),深交所184家(主板52家,创业板132家),北交所64家。
首次公开发行(IPO)企业即使拿到注册批文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成功发行。今年以来,已有6家拟IPO公司注册批文到期却未能完成发行,包括华强电子网、科志股份、浙江国祥、新通药物、侨龙应急、润阳股份等。一位资深投行人士指出,在IPO全流程严监管的背景下,一些有硬伤的企业即便拿到批文,也面临着无法成功发行的风险。批文一旦过期,就意味着之前的审核结果不再有效,若想继续上市,还需重新申请再经历上市受理审核注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