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前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16年餐饮消费调查报告》显示,随着餐饮消费的审计,餐饮品类日趋细分,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丰富。以下是具体的餐饮消费数据:
数据显示,有五成消费者表示,品牌忠诚度较高,会反复光顾衷爱的3~5家餐厅,也有超过30%的消费者认为“博爱”更符合自己的消费习惯,会不断尝试新的消费体验。
在影响消费者选择餐厅的因素方面,就餐环境(21.2%)、菜系风味(17.8%)、食品安全(15.3%)、价格水平(13.2%)、服务水平(11.2%)是消费者最为看重的。
获取餐厅信息渠道的调查结果显示,“美食类网站或APP”以40.3%的占比排名第一,“他人介绍”占28.7%,“社交媒体”比重有所上升占到11.16%,“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其他渠道”合计约30%.而如果将餐饮消费“网络信息”归为公众号信息、好友分享就餐体验、点评类平台的消费者评价三类,点评类网站的评价最应引起餐饮企业的关注,有58.8%的消费者会因网站上其他消费者的评价而选择是否光顾。
在点餐环节,消费者的点餐依据依次为“口味喜好”“食材喜好”“性价比”“营养搭配”“季节时令”和“促销推荐”。“口味喜好”中,“麻辣”以21.7%的比例当仁不让地夺得了“最受欢迎味型”。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饮食中所含的各种成分,低油、少盐、低(无)糖等要求被时常提及。受访者表示,在菜单中除了菜品名称、照片外,还希望看到食物营养成分介绍、食材重量和烹饪者介绍等信息。有近三成消费者非常肯定地表示,点餐时有食物营养成分介绍,将会对自己的点餐决策产生影响;另有超过50%的消费者选择“可能会有影响”;只有13%的消费者表示暂时不会参考这些信息。
面对等位(无特殊意义且不赶时间的情况下),超半数的消费者可以接受15分钟以内的等待时间,接近30%的消费者可以接受15至30分钟等待,愿意接受半小时以上等待时间的仅占7%,另有12%的消费者不习惯等待,会直接改变用餐计划。对非快餐业态的上菜速度的接受程度,接近90%的消费者认为除了特殊菜品外,所有菜品应在30分钟内上齐。
在支付方式上,与去年相比,第三方平台现场支付的比重从9.9%跃升至35.6%,实现了360%的大幅增长。此外,刷卡消费降幅较大,从49%降至30%,现金支付占28%。会员储值卡、团购等预付方式占有6%的比重。天津顶巧餐饮执行长苏明瑞强调,电子支付的便利性甚至会影响到消费者决定是否要在门店进行消费。
在日常工作餐方面,有46%的消费者在单位食堂用餐,31%的消费者会外出就餐,16%选择外卖叫餐,有7%消费者则自带餐食。其中,在食堂用餐的消费者大部分对餐食的满意度尚可。近年来,随着团餐的蓬勃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不论是市场体量还是服务质量都有较大提升。以往饱受诟病的口味差、花样少等弱势项得到了明显改善。调查显示,有45%的单位食堂可以做到周期性更新菜单,38%的食堂选择随机性微调菜单,仅有15%的消费表示自己的食堂“万年不变”。
宵夜是容易被传统餐饮企业,特别是北方传统餐饮企业忽视的重要市场。调查显示,仅有20%的消费者从来没有吃宵夜的习惯,超过六成的消费者每周至少吃1到2次宵夜。在用餐方式上,半数消费者选择到店就餐,人均消费达到30元。
更多餐饮行业数据和市场分析,可查阅餐饮行业分析及市场研究报告。
更多餐饮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餐饮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