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加为我国网络购物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消费者基数。随着移动端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和移动支付技术的广泛运用,移动互联网消费的便利性已经得到众多消费者的重视。以下对全国网络消费分析。
网络消费正在从实物型向服务型、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服务型网络消费金额占比从2011年4.3%上升到2016年4月的25%,5年间,吃喝玩乐等服务型网消规模指数扩展了70.2倍,月均增长率为7.0%。
2017-2022年中国网络服务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明,2015年,中国互联网产业继续蓬勃发展。至2015年末,我国网民规模为6.88亿,同比增长6.1%,互联网渗透率已达50%,网民数量稳居全球第一。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正逐渐从PC端向手机端转移。根据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新增手机端网民6303万,总人数达6.2亿。而放弃PC端,仅通过手机等移动端上网的网民人数已达1.27亿,占中国全部互联网用户的18.5%。随着移动互联网功能和应用的不断完备和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仅使用手机互联网用户占比有望快速攀登。
2015年全国网络购物消费前十省区依次是广东、浙江、北京、上海、江苏、福建、山东、四川、湖北、陕西。其中广东省网络购物消费金额最高,达到8940亿元,其次是浙江省网络购物消费金额6929亿元,北京和上海的网络购物消费金额分别为4651亿元和3966亿元。
从规模看,2011年1月到2016年4月,五年时间里,网络消费规模指数稳步上升,扩张了12.1倍,同比增速一直保持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的2倍多;从同期的人均情况看,扣除物价因素和季节因素,大家还越买越多,在网购人数不断增加的基础上,网络消费水平指数从2011年1月的96.0上升到2016年4月的122.2,涨幅为27%。
同样,伴随规模的上升,网络消费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也从2012年的0.8百分点上升到2014年的1.8百分点,尽管2015年经济下行,网络消费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仍达到1.6百分点,网络消费的稳定、强劲增长说明网络消费正在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近年来,我国网络消费在电子商务和网络支付的双重驱动下快速发展,已成为经济转型战役中的重要阵地。如何通过“大数据”来准确、及时、全方位地分析网络消费总体发展水平,并研判中国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经济转型升级状况,成为关系“新经济”发展趋势的一大课题。
鉴于此,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蚂蚁金服携手汇聚21个行业、337个城市、4.5亿用户的网络交易数据,编制了全国首个网络消费指数,旨在为监管部门、研究机构和产业资本把握网络消费发展情况提供有力抓手,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5月21日,国内首个网络消费指数——新供给-蚂蚁网络消费指数(下称网络消费指数)正式对外发布。
统计数据显示,从2011年起,中国增长模式出现了历史拐点,GDP三驾马车中,消费取代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而即便是在经济增速趋缓的当下,2015年,消费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依然为66.7%,其中,全国网络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9.1%,也就是说,这部分的消费引擎对GDP增长的贡献超过了5分之一。
华夏新供给研究院院长贾康表示:网络消费指数将中国的网络消费情况,形成了看的很清楚的、可量化的判断,其丰富的结构特征,和结构角度观察的动向,可以给出前所未有的刻画。城镇的网络消费规模指数和网络消费水平指数高于农村。一二三四线城市网络消费水平依次递减,反映出各线城市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这说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推动网络消费乃至整个消费的关键要素。
网络消费将继续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网络消费推动消费者跨地区、跨行业和跨产品选择消费,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更多网络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网络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