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鲜肉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每年猪肉消费量在5500万吨上下小幅波动,2019年我国中国鲜、冷藏肉产量达到718.5万吨,以下是冷鲜肉行业数据统计分析。
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约19.0%,猪肉消费量占世界猪肉消费量49.6%,我国生猪养殖量占世界生猪总养殖量56.6%,我国生猪养殖在全世界的地位十分重要。猪肉在中国国内肉类产量和消费量占比均超过百分之六十。根据冷鲜肉行业分析数据,2019年我国生猪饲养产值接近1.3万亿,占国内畜禽(猪牛羊禽)饲养总产值比重约56.6%,生猪产业体量巨大。
冷鲜肉行业数据统计指出,冷鲜肉是将刚刚屠宰的猪胴体,在-20℃的条件下迅速进行冷却处理,使胴体深层温度24小时内降至0~4℃,并在后续的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使肉处于冷链控制之下,使酶的活性和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确保了冷鲜肉的安全卫生。
冷鲜肉经历了较充分的解僵成熟过程,肉质变得细嫩,滋味变得鲜美。同时,冷鲜肉在冷却环境下表面形成一层干油膜,不仅能够减少肉体内部水分蒸发,使肉质柔软多汁,而且可阻止微生物的侵入和繁殖,延长肉的保藏期限。冷鲜肉的保质期可达一星期以上。而一般热鲜肉的保质期只有l~2天。再者,经过冷却“后熟”以后,冷鲜肉肌肉中肌原纤维的连接结构会变得脆弱并断裂成小片断,会使肉的嫩度增加,肉质得到改善。
截止2019年12月,我国猪肉进口量为153万吨,全球猪肉进口总量为791万吨,我国占比19%,为猪肉进口第一大国。我国猪肉进口国主要包括德国、西班牙、加拿大、美国,进口量占比分别为19%、18%、14%、7%。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分布比较广泛,消费习惯、气候、经济条件、人口密度等原因造成生猪养殖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西南和华南地区。冷鲜肉行业数据统计指出,前十大主产省为:四川、河南、湖南、山东、湖北、云南、河北、广东、广西、江西。
2020年1月,国家新环保政策实施,生猪养殖面临前所未有的限养禁养政策。中小养殖户加速退出,规模养殖企业大幅扩张。芝华数据统计显示,生猪主产区广东、福建、安徽、湖北、河南等主产省份退出比例最高达30%。中小散户退出,或养殖区域转移,规模养殖企业继续增加产能,截止2019年末全国生猪养殖户数量降至4000万个。2020年年出栏500万头以上出栏量占比达到45%。
2020年4月,农业部发布十三五生猪生产发展规划,即《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政策上指导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生猪养殖产业由横向发展向纵向延伸,进行全产业链覆盖,从产业链获取利润并分散风险。
整体来看,在随着环保压力的日益加大,散户养殖正在加速退出市场,除了能够降低市场生猪供给量,还可使行业向专业化、规模化过渡。散户养殖比例下降的同时,使得行业集中度提高。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消费者对食品包括肉类及肉制品的消费需求不断提升,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口味、营养等。信赖品牌、消费品牌,已成为市场发展的明显趋势,以上便是冷鲜肉行业数据统计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