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消费品行业分为个人护理、家庭护理、包装食品、烟酒等。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意识的转变,我国快消品市场空间大,企业投入更大的力度抢占市场资源。以下是快速消费品行业数据统计分析。
快速消费品界定包括包装的食品、个人卫生用品、烟草及酒类和饮料。之所以被称为快速,是因为他们首先是日常用品,它们依靠消费者高频次和重复的使用与消耗通过规模的市场量来获得利润和价值的实现,典型的快速消费品包括日化用品、食品饮料、烟酒等;药品中的非处方药(OTC)通常也可以归为此类。与快速消费品概念相对应的是“耐用消费品”(Durable Consumer Goods),通常使用周期较长,一次性投资较大,包括(但不限于)家用电器、家具、汽车等。
201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2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4%,增速较2015年下降0.3个百分点,增速持续放缓的态势依然没有改变。2017年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1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2017年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978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89821亿元,增长8.7%。2017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会稳中趋升(在10.5%-10.8%区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36.6万亿元人民币左右。
传统通路仍是我国快消品流通占比最大的通路。根据快速消费品行业数据统计分析,尽管大部分品牌商早已经将现代流通渠道和电商渠道作为重心,传统通路依然是目前中国快消品流通中占比最大的通路。2017年我国现代流通渠道出货额占快消品出货额41.5%,线上渠道占6.9%,传统分销渠道(传统通路)占比高达51.6%。从品牌商角度看,半数以上的快消品公司传统通路销售额占其总销售60%以上。其中,食品饮料及酒类企业对传统通路倚赖最大,40%的食品饮料及酒类企业中传统通路销售占总销售比超过80%,57.1%的食品饮料及酒类企业中传统通路销售占总销售比超过60%。
此外,外国品牌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上游资源的把控和品牌文化两个层面。在婴幼儿配方领域,由于中国消费者更偏爱奶源品质较高供应更为充足的欧洲或者澳新地区的品牌,导致这一领域的话语权被外国企业把控,2017年婴幼儿奶粉市场前7大外资企业按收入计算占据52%的市场份额,具有绝对的份额优势;葡萄酒领域,鉴于葡萄酒是舶来品,消费者在文化认同层面更倾向于认为文化输出国的产品更具优势和性价比,本土葡萄酒企业的份额提升困难重重,2017年进口葡萄酒按收入计的市场份额已经上升至30%;彩妆领域,由于国外品牌的文化和营销较为强势,前5大外资企业按收入计占据47%的市场份额,对市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未来,移动技术在大数据分析和使用上有着积极作用,企业未来在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因而应用移动技术是整个行业创新性改革措施,为企业提高了竞争力,解决了当前很多信息传输的障碍,进一步将移动技术融入到快速消费品行业之中,才能使其在全球化环境中保持营销优势。
综上所述,快速消费品行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人们购买意愿强烈,普及率快速提升。未来,现代流通渠道、电商渠、传统通路将成为快速消费品行业发展的关键。以上是快速消费品行业数据统计分析。
更多快速消费品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快速消费品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