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造船完工量426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7.5%;承接出口船订单144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14%;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仍占主导地位,出口额合计128.8亿美元;以下是船舶业行业技术特点分析。
在全球船舶行业未见好转下,2018年,我国船舶行业取得了三大造船指标继续领先、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融结合更加深入、船配产业质量升级、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良好业绩。
2018年,船舶行业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两降一升。船舶业行业分析指出,其中,全国造船完工量为426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9%;承接新船订单337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0.1%;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872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2.4%。
船舶出口金额为210.7亿美元,同比增长4.4%。出口船舶产品中,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仍占主导地位,出口额合计128.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1.7%。船舶产品出口到181个国家和地区,仍然以亚洲为主。我国向亚洲出口船舶金额为110.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2.5%;向欧洲出口船舶金额为41.2亿美元,占19.6%;向大洋洲出口船舶金额为27.9亿美元,占13.2%。
2019年,我国船舶市场将面临的环境开始呈现错综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近年来船队增速持续低于海运贸易增速,全球航运市场进入缓慢复苏状态,这为新造船市场走出低谷创造了条件,笔者通过三个方面总结了船舶业行业技术特点:
1、我国竞争特征船舶作为贸易最主要的运输工具,其需求范围是全国性的;船舶建造工业则会因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不同而集中在少数城市。船舶的需求和供给特点使得船舶产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流通。因此,造船企业在分享全国市场的同时也将面临来自世界各地的竞争。
2、产品结构复杂船舶是一种定制化的产品。船东根据运输标的、成本的不同来定制不同型号、不同技术水平的船舶。船舶可根据不同的用途分为16大类,每一类别又可根据载重吨分为多种种类。船舶业行业技术特点认为,单个造船企业无法生产也无需生产所有类型的船舶,而是根据自身的生产规模、技术优势等条件来选择某一细分市场。
3、周期性特征船舶具有较长的建造周期和使用周期,这使得下游航运业的运力增减无法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地做出调节。航运业主要承担大宗商品在我国范围内的流通,而大宗商品的供需状况与宏观经济的走势密切相关。因此,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传导机制使得造船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随着自身及下游航运业的金融属性加强,造船行业的周期性波动更为剧烈。
综上所述,在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建造企业风险的关注度下,全球国际海运需求略有增长,老旧船舶不断淘汰,过剩运力将进一步消化和吸收,新船市场有望继续保持活跃,同时,将开拓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产业与旅游、渔业、可再生能源、深海空间和矿物资源开发等领域的结合,拓展细分市场主动创造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上便是船舶业行业技术特点分析所有内容了。
更多船舶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船舶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