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热是由热源 、 热网和热用户三部分组成,是向热能用户供应生产或生活用热能的供热方式。我国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已达67.22 亿㎡,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以下是城市供热行业定义及分类分析。
城市供热方式主要包括热电联产、区域锅炉、分散锅炉、电热地膜、热泵技术等。据城市供热行业分析数据统计,我国供热产业热源总热量中,热电联产占62.90%、区域锅炉房占35.75%、其它占1.35%。工业用热的热源以热电联产机组为主,区域锅炉房为辅;而集中供热(居民采暖)的热源则以区域锅炉房为主。
城市供热行业定义及分类指出,在国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的政策推动下,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活力增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持续大幅提升,2018-2019年增速逐年提高,保持较高水平。2019年我国城市集中供热蒸汽供热总量约为5.8亿吉焦,热水供热总量约为2.89亿吉焦。秦岭淮河以北区域为传统的供热区域,占全国陆地面积的70%;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等采暖地区132个地级以上的城市都有城市集中供热设施。
从销售情况看,我国城市供热行业销售收入主要集中在辽宁省、吉林省、山东省、黑龙江、内蒙古等地,五省(市)以52.71%的企业数量贡献了45.19%的销售收入。
从资产规模看,出东北三省外,北京市和山东省跻身于前五。其中辽宁省以最高的资产总额和较快的增速位居第一。
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城市供热行业亏损情况较严重,其中亏损最严重的省市分别是:辽宁、河北、山东、黑龙江、吉林;前五个省市城市供热行业的亏损额合计占全国的50.17%。
与此同时,我国北方地区电力、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石化等行业仍有约3亿吨标准煤低品位余热资源尚未利用。城市供热行业定义及分类认为,工业低品位余热供暖的热源成本远低于燃煤和天然气供暖, 在经济和技术上均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余热暖民,可以降低供热成本,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煤炭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目前,我国城市供热所用能源包括:煤炭、燃油、天然气、电能、核能、太阳能、地热等,但是集中供热所用能源仍以煤炭为主,只有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开始使用天然气、轻油或电,煤炭占供热成本的60%以上。煤炭价格的波动对企业的成本有显著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供热企业的盈利能力。
第一种供热方式:集中供热方式。城市集中供热可由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实现。集中供热由城市统一规划,在工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建设适当规模的热电厂,既发电又供热,同时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第二种供热方式:独用锅炉房供热方式。由工厂、企业、住宅区和办公楼等公共建筑自建小锅炉房供热,也是我国城市最主要的供热方式。分散供热的小锅炉一般吨位都比较小,热效率低,大都在40~60%,是冬季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第三种供热方式:分散供热方式。我国北方采暖地区,一家一户直接用煤炉烧煤供热采暖,占90%以上。这种供热方式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能源。
2020年年初,发改委印发《余热暖民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通过集中回收利用低品位余热资源,替代燃煤供热20亿平方米以上,减少供热用原煤5000万吨以上。实施余热暖民示范工程,选择150个示范市(县、区),探索建立余热资源用于供热范式。同时在“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加强余热回收利用,以上便是城市供热行业定义及分类分析所有内容了。
更多城市供热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城市供热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