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薄膜是很多行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作为四大包装材料之一,在包装工业中的地位与纸张不分伯仲。以下对2017年薄膜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塑料薄膜除了包装应用外,还广泛地应用在电子工业、建筑工业、医药行业等其他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行业,而能够完全取代塑料薄膜的产品目前还没有出现。在未来几年,塑料薄膜仍将以其价格低廉、性能好的优势占据着现有的市场“阵地”,其本身具有明显的“不可替代性”。
“十二五”期间,塑料薄膜产量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预计到2017年我国塑料薄膜产量将达到2000万吨,产值将达到5500亿元。据2017-2022年中国聚酯薄膜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预测,今后塑料薄膜产量的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仍将以9%以上的速度增长。在短期内,塑料薄膜并不会退出市场,即使面临着巨大的环保压力,它仍有广阔的生存空间和较好的市场活力。
中国塑料协会发布的《中国聚酯薄膜行业三年发展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将配套应用在液晶显示器材行业的光学聚酯薄膜、太阳能领域的聚酯薄膜、电子材料用聚酯薄膜作为未来产业的发展重点。
由于核心技术、专利等因素,企业在发展光学膜方面困难重重。但由于光学膜在市场中需求量巨大,又被外企垄断,为下游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成本负担。光学膜进口替代空间较大,这也是国家政策支持光学膜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将重点发展高性能膜材料专项工程,实现光学聚酯膜等自主化生产、提高自给率。到“十二五”计划结束,也就是到2015年为止,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
现时许多上游材料都只能从海外采购,最近几年京东方、盛波光电、三利谱扥等本土企业一直在力推上游产业链国产化,在同等品质下,会优先使用本土生产的产品。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发展高性能膜材料更加扶持国内上游供应商。现时,光学膜市场的巨大前景,已经吸引了康得新、裕兴股份和东材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进入。
选晶硅还是选薄膜,企业界虽存争议,学术界却表现得相当平淡。接受记者采访的学者均认为,倒向任何一方都有失偏颇,上马项目时应因地制宜考虑二者优劣。
晶硅发电可分为单晶硅发电和多晶硅发电。据了解,国内主流单晶硅电池转化率为19%?21%,多晶硅为17.5%?18.5%。污染问题是晶硅技术最大的软肋,硅在提纯阶段耗能较高,且产生较大污染。
薄膜发电的主要技术路径有铜铟镓硒、非晶硅和碲化镉,电池弱光性好、热敏感度低。国内主流薄膜电池的转化率为15%?18%,低于晶硅电池,这是其受诟病及市场份额小的主要原因。
但是,近几年薄膜发电技术研发进展迅速,转化率逐步提升,与晶硅的差距越来越小。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常务副院长庄大明告诉记者,中科院深圳研究院采用共蒸法已研制出转化率达18.7%的铜铟镓硒薄膜电池。汉能则称,通过技术并购,其铜铟镓硒薄膜电池转化率已达21%,其砷化镓薄膜电池实验室转化率更是高达30.8%,“创世界纪录”。
与晶硅发电相比,薄膜发电应用领域更加广泛,也被学术界所看重。
性能膜材料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分支,受到相当的重视。为此,《规划》提出:建立起具备一定自主创新能力、规模较大、产业配套齐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突破一批国家建设急需、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材料和技术,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20年,主要产品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材料工业升级换代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实现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的战略转变。
更多薄膜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薄膜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