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市场竞争狼烟滚滚,新兴业态与网上购物持续分流传统百货店后,消费客群流失带来的业绩恶化让百货业倍感经营压力。内外资百货生存水深火热,多数企业投身全渠道变革但无明显起色。下面对我国百货市场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百货业面临重塑供应链、转变经营模式、寻找新盈利点等多重课题。
分析我国百货行业市场发展详情了解到,在经过了10余年的高速发展后,传统百货业近年来已显疲态,其在2014年继续“沦陷”,无论是销售额还是利润额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传统百货业的冬天已经到来”这一业内共识引发了普遍担忧。
百盛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百货商场,其一举一动反映出了整个中国百货行业现状。据百盛集团于2014年11月10日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其2014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为2.75亿元人民币,较2013年同期下滑了23.1%;销售额也下降了0.9%,跌至37.4亿元。尤其在2014年第三季度,其净利润同比下滑高达32.6%。更为糟糕的是,从2012年起至今,百盛集团的在华业务不断收缩,两年间已关闭6家门店。
遭遇经营困顿的并非只有百盛集团一家,内资百货企业也不能全身而退。据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分类统计的20家A股百货业上市公司的2014年上半年业绩显示,这20家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总计约为431.14亿元,同比下滑约7.09%。其中,2014年上半年仅有西安民生、南京新百和成商集团3家百货公司取得营收增长,其余17家公司的营收情况无一例外都呈现下滑趋势。
另外,从关店数量方面看,有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的零售企业关店达160家,创下历史之最,其中大型百货商场共关闭12家门店。下半年,颓势依然未有好转:7月,王府井百货广东湛江店宣布停业;12月,华堂商场关闭了位于北京西直门地区的门店,而这已是其今年在京关闭的第三家门店。
积极探索转型方向
如今,传统百货业可以说面临各种挑战,包括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冲击、日益壮大的电商对顾客的分流、海外购物和代购渠道带来的商品多样化以及购物中心的体验式服务等,都对其造成不小影响。在多重夹击下,该如何做出调整以迎接各种挑战,成为传统百货业普遍关注的问题。于是,一些传统百货企业纷纷开始在转型的道路上进行各种探索: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部分传统百货企业摒弃“大而全”的经营理念,改为注重产品精细化,同时放大经营强势品类。例如,北京东安市场清退了化妆品、男装经营区域,开设了青春潮流馆;北京西单商场调整并压缩了男装的经营面积,改为专注经营珠宝、体育用品等品类;北京汉光百货重新设计了儿童家居区域,并加大了化妆品、女鞋等品类的比例;北京SOGO百货二期的绅士馆现在也已闭店,进行改造。
在经营模式方面,一些传统百货企业从专注零售转向在资本市场寻求合作,将经营范围扩张到零售以外的领域。例如,在武汉武商集团未来新开发的项目中,几乎不再涉猎百货业态,而是以购物中心经营为主;天虹百货也在加速向购物中心模式转型,同时进军便利店领域;王府井百货先后牵手腾讯、恒大等企业,在互联网与商业地产两个领域寻找合作伙伴;百联集团则入股上海迪斯尼。
在品牌方面,传统百货业的自有研发步伐正在稳步进行。例如,王府井的自有品牌Firstwert男衬衫集合店已亮相北京百货大楼和双安商场;新世界百货计划在2015年增加超过20家自有品牌“LOL”专卖店。
在线上领域,目前王府井百货、银泰商业、天虹商场等百货企业都在加速“触网”,今年他们均积极参与了电商举办的双11购物狂欢节O2O专场活动。从观望、抵制到积极参与,可以说传统百货业对新兴市场、O2O变革探索的重视已达到空前程度,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出其对转型的迫切需求。
更多百货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百货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