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革命不断深入到各个行业,军工行业也需要不断创新发展,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科技引领是关键。
军民融合是实现富国强兵的必由之路,寓军于民(分担国防支出,提升动员能力)、以民促军(提升军品研制效率,降低成本)和以军带民(军用技术民用化,助力国民经济建设)是推进军民融合的三大路径。
军民融合发展是国防科技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代表着科技创新与现代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的物质与技术基础。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
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军民融合发展道路。在一些发达国家,军队信息化建设80%以上的技术来自于民用信息系统;在军队保障模式上,主要采取市场化外包;战略投送中,相当一部分依靠的是民用运力;80%左右的初级军官和军事技术人才,来自国民教育系统。市场经济的“天性”、信息技术的“天性”和信息化战争的“天性”,都要求军民融合。
军民融合成两会热点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要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平衡、兼容发展,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也成为了全国两会的“热词”之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听听他们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见解。
中国航空协会常务理事、著名航空科学家张聚恩表示,预感2017年将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落实规划”之年。就军民融的新趋势,合他还提到,深化各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的改革创新也十分重要。如果说过去处于根据需求采购的阶段,如今则更加注重联合研发培育更多的技术,而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创新无疑会成为识别和获取军工融合的最好技术和手段。
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多管齐下助推军民融合发展。
首先,通过打破体制壁垒,协调解决跨军地、跨领域、跨部门融合发展的重大问题,不断探索和打通“民参军”“军转民”的渠道。在吸引当地资源为生产军品服务的同时,积极拓展民用市场。
其次,加大军民通用产业的投资力度,培育一批军民整合特色产业集群,坚持聚集重点、集中区域、主动对接,瞄准附加值高的产业,形成集聚效应。
第三,为企业积极搭建融资等方面的服务平台,做好服务,提高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资源的军民共享水平,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格局。
一些区域已经开始布局,探索军民融合的“蓝本”。以成都为例,目前拥有众多军工保密资质的企事业单位,并提出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在张聚恩看来,成都这几年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航空方面拥有很多工厂、研究所;航天方面在电子、供电方面具有强大的力量,在2017年将会有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需要注重三点:
一是加强融合的领导,必须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军民融合的各领域、全过程。二是拓展融合的领域,加快组织实施一批战略性、基础性的军民融合重大工程,全面提高海洋、太空、网络、生物、新能源等领域核心竞争力。三是改进融合的方式,要以健全体制机制为重点,以重大项目工程为支撑,绘制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蓝图,积极稳妥有序地做好融合工作,打造一批军民融合新路径新模式。
宇博智业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军工行业专项调研及投资价值预测报告显示,军民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需要尽快落到实处,应充分发掘可运用的先进高新技术来推动军工企业技术进步。
更多军工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军工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