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国三农发展大会·种业创新论坛”上,农民日报社社长唐园,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尹成杰,江苏省农委主任吴沛良,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等主管领导、种业大咖、种植大户纷纷就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种业产业格局的影响做出发言。
农民日报社社长唐园结在致辞中表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新历史阶段中农业农村工作主线,须从制度、科技、文化等全方面实现创新与创造,“发前人所未发,干前人所未干”,唯有如此才能跨越发展瓶颈。
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尹成杰指出,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已刻不容缓。他还提出了推进种业创新发展的几点举措:把现代种业建设纳入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位置中来,在政策上全力支持;大力推进种业科技发展创新;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种企;利用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推进我国种业走出去。
江苏省农委主任吴沛良在介绍江苏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时说,江苏是种业大省,面对现存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必须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近年来,江苏省不断探索发展新模式,力争实现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迈进,通过政策扶持、资金配置、人才和科研改革等手段,加快推进种业现代化建设。
最后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提出种业要在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争当先行者,确保粮食安全,实现“稳粮于地、稳粮于技”。在育种目标中要突出“绿色”元素,坚持优质专用的品种发展大方向,加快推动种业转型升级。具体为:
一是粮食安全。中央提出稳中求进,就是要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是基础,稳是保障,如果稳的能力保不住,那么进还会走回头路。
“稳”就是要稳粮于地,稳粮于技,那么我就重点从粮食安全应怎样稳于地和技讲起,全国要建9亿亩高标准的旱涝保收的农田,这个是稳地的一个措施,要把我们9亿亩的农田变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那么我们就能把粮食稳住,我除了一下,我们要保持1.3万亿斤的粮食,那每亩地要打1444斤粮食,那么这里面再细分析一下,如果有5亿亩是种双季的,比如南方的水稻和黄淮的稻、麦、玉米,那我们就可以生产1万亿斤粮食。从地上来讲,旱涝保收,高标准建设,国家要投入巨资。
那么在技上,就要求我们不断培育高产品种,我们要培育突破亩产800公斤、1000公斤这样的品种,所以高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永远是育种家的奋斗目标,所以在这里边我要特别指出来,袁隆平院士主导的超级稻的研究,李登海先生主导的夏玉米吨粮的攻关,这种勇攀高峰的精神,永远是受人尊敬的,永远是不过时的。在育种攻关中这个目标不仅要高产,还要抗病、广适、适宜机械化来适应农业发展规模化的需要,所以高产的同时还要稳产,适宜机械化,所以我们现在育种的任务比原来要更加复杂,更加艰巨。
二是要绿色发展。我们提出要增加绿色品种,绿色品种就是在现有水平上,在产量不降低的情况下能够节水5%,节药、节肥10%,这样的品种就是好品种,作为绿色品种,产量不减少,或者减少一点点,减少1%、2%我们都能够接受,我们要加快这样的绿色品种的选育。去年农业部组织玉米、大豆、水稻、小麦四大作物联合攻关,在12个省(区、市)对12000份玉米、8000份大豆育种材料进行精准鉴定,发掘出抗病、抗旱、抗倒、氮高效利用的优异玉米种质资源1100多份,大豆种子资源400多份,小麦筛选出一批抗病的新种子,过去我们这方面做的少,这两年就开始转向,一做确实是做出了希望,做出了未来,我们在现有的材料当中,种质资源里边就有这样耐寒、少浇水的好材料,我坚信这些好材料,按照我们确定的绿色品种的目标,只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单位和我们种子企业能够合作,建立好一个协同机制,选育绿色品种的目标也一定会实现。
三是优质专用。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农民增收为己任,积极扩大优质专用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水稻要基本实现优质米的要求,要打造一批像日本“越光”、泰国“香米”、巴基斯坦“巴斯马蒂”这样全球有影响力的优质米品牌。小麦要选育推广强筋、弱筋专用品种,大豆要选育高产、高蛋白品种,经济作物、饲用作物、特色作物在选育优质专用品种上更是要大有作为。种业要与相关产业紧密融合,成为产业链的源头,建立“种子企业+科研单位+加工企业+功能区”新机制,形成以种业促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四是转型升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加快推动种业转型升级,清理取消不符合“放管服”要求的相关规定,特别是在品种审定、品种管理中,要少设路障、多设路标,分类制定品种标准,把品种的决定权交给企业,选择权交给市场。促进企业由量的发展向质的发展转变。促进经济作物、特色作物、饲用作物种业发展,我国有700多种农作物,常用的有350多种,纳入统计的有68种,大量的传统作物、农家品种等待去发现、挖掘、提升,“小作物”蕴含着“大市场”、“大商机”。
综上所述,种业要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交出一份满意答卷,还需要在制度、科技、文化等全方面实现创新与创造,实现绿色种业、创新种业、数字种业、清正种业。更多种业行业市场信息可查阅2016-2021年中国种业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