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产VR市场乱象丛生 注意两点才能“玩好”VR产业

国产VR市场乱象丛生 注意两点才能“玩好”VR产业

2016-01-02 09:43:54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要说VR是今年国内最受关注的新产业之一,可能没有人会反对。但要是说国内VR产业发展良好,则很少有人认可。从年初的火爆追捧,到年底的萧条,国内VR产业走过了一条过山车般的发展之路。那么当前国内VR市场是怎样的?又该如何发展呢?

VR

  国产VR市场乱象丛生 

  从去年年底开始,VR就成为了一个流行词汇,不仅是巨头公司砸钱布局,众多创业公司也纷纷投入其中。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一季度,VR行业融资总规模达8.16亿元,共有18家创业公司获得融资。实际上VR产业仍很脆弱,一窝蜂拥入的企业基本都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和赢利模式,只能靠融资供血。逐利的资本在看不到赢利前景时并不可能持续输血,所谓寒冬转眼即至,今年二季度新获得融资的创业公司仅5家。失去了资本的支持,无法实现自我造血的众多VR公司日子自然就不好过了。

  VR普及的最大痛点是内容资源太贫乏,买回一个VR眼镜或头盔,就只能看少数视频或玩点简单的游戏,自然难以扩大市场。内容贫乏的主要原因不是人才也不是IP和创作,而是受制于过高的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外VR内容以成人内容和游戏为主的原因,而在国内,成人内容不可能获批,内容更加匮乏。过高的成本和较小的用户群,使得投资内容生产的风险高企,反过来又制约了内容生产的积极性,陷入了恶性循环。国内VR内容生产的短板,可能还需要等到更廉价的硬件和更简单的应用问世之后才能真正解决。

  VR普及的最大痛点是内容资源太贫乏,买回一个VR眼镜或头盔,就只能看少数视频或玩点简单的游戏,自然难以扩大市场。内容贫乏的主要原因不是人才也不是IP和创作,而是受制于过高的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外VR内容以成人内容和游戏为主的原因,而在国内,成人内容不可能获批,内容更加匮乏。

  过高的成本和较小的用户群,使得投资内容生产的风险高企,反过来又制约了内容生产的积极性,陷入了恶性循环。国内VR内容生产的短板,可能还需要等到更廉价的硬件和更简单的应用问世之后才能真正解决。

  VR产业的成熟仍要等待比较漫长的时日。在资本寒冬之下,国内的VR企业特别是定位低端产品的企业,将出现大批的裁员或倒闭只怕在所难免。但如果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策略,坚持生存当先、发展核心竞争力为本,还是有机会迎来新的市场曙光。

  VR的正确玩法

  在经过资本市场冷热交替的历练后,VR这个看似性感却难以名状的概念依然能保持热度。究其原因也并不难理解:目睹了硅谷的崛起,资本和年轻创业者慢慢习惯了售卖预期的行为,而正是处在这个集体不理智的时代,VR相关的创业热潮才能十分坚挺地撑到现在。

  那么要如如何才能正确的完好VR呢?

  冰面之上,人们习惯于用“缺少爆款”这种表述去概括行业的瓶颈,想办法去创造“爆款”成了政治正确的努力方向。冷静分析后,低头看向冰面以下,不难参透这个游戏的真正玩法隐藏在深不可测的海底——谁是赢家,比的根本不是冰面上如何拔地而起一座高楼,而是谁能在下层建筑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扎得更稳。

  集体在厚积,就看谁能薄发

  VR缺少内容是业界共识,而看起来最“不缺”的VR内容无疑就是视频类了。本文就从VR视频平台这个角度说开去。

  制作门槛相对较低的VR视频,是绝好的试错机会。即便存在带宽和分辨率的先天不足,目前能够分发的VR视频内容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全国仅有三台的Jaunt One,或者天生骄傲的Nokia OZO,相比理光拍出来的效果就有着天壤之别。

  在用户习惯尚待培育的现在——毕竟全景视频早已出现,街景地图就曾是附着在百万量级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上的炫酷功能,但并没对VR的普及带来多大推力——技术更成熟的设备自然占据优势。另外,紧随着Oculus rift DK1 的热度面世的第一批不下二十款VR影院产品,活到现在的也没几个。相反,从目前局势看,如果有着较高的技术门槛(高门槛往往会受到巨头的青睐,也伴随着大量资源),即便能体验到的内容大多不完整,转化也不高,但存活率却不低。

  不太看重 360° 全景的NextVR,凭借着良好的体验和在体育赛事上的大量尝试站稳了脚跟,从硬件到平台两端通吃的Jaunt也垒起了难以跨越的门槛……这些厂商下的每一步棋往往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

  在中国情况下,对于中国公司来说,借势无疑是个绝佳的选项。以今年频繁出手的微鲸VR为例,在拿到了国内第一台Jaunt One以后,一边忙着研发更好用的拍摄设备,一边借助华人文化这座靠山积累IP和内容制作经验,放到自家平台产品上步下棋子。

  “沉浸感”与“仪式感”

  有了好设备,自然也应当有好平台。即便设备厂商最终熬不过市场竞争,那时候的用户兴许不会让平台弹尽粮绝,树倒猢狲也不会散。

  即便在这个假设下耕耘,做VR app也应当“诚惶诚恐”,因为谁也不能确保“沉浸感”是不是个伪命题。而刨去会让人头晕的“沉浸感”不说,现有的VR相关的内容尝试,大家更多是在贩卖“仪式感”。

  NextVR深挖体育赛事,微鲸VR直播锤子手机发布会,还有今年年底腾讯视频将VR直播王菲演唱会,这些举措都是在突出体育、科技、综艺娱乐现场的“仪式感”。毕竟这些内容在现场体验和在家里看转播会给人截然不同的体验。想想看,锤子发布会门票都能卖不少钱。

  内容的仪式感通过重头内容来体现,而还有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非内容体现”,也就是交互和UI。若想诱导观众观看一场VR直播,大家脑子里可能会冒出两种思想:“身临其境地体验”和“这就是VR啊”。前者让人血脉喷张,而后者才能真正带来转化。事实上目前绝大多数的VR app基本没在交互和UI上什么功夫,或者说,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花功夫。

更多VR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VR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