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外卖平台“黑作坊”问题频发,2014年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交易规模持续攀升,已突破150亿元,订单规模达到3.7亿单。餐饮外卖平台也存在很多亟待监管的问题,下文是对网络食品安全法规政策解读。
根据最新食品安全法规定:10月1日起,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其中值得关注的修改方向之一便是首次将网络食品安全纳入,并明确了第三方交易平台承担的职责。
目前外卖平台排名最为靠前的美团外卖、饿了么和百度外卖,均在过去较长时间内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负面报道困扰,如规模扩充迅速、一度失去了对于部分线下商户提供食品安全水准的把控。
而其跑马圈地至今,外卖平台已不得不开始重新整理各自平台内的商户资源。
餐饮外卖平台“黑作坊”事件频出
此前媒体曾多番对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等外卖配送平台上存在有卫生问题的商家进行曝光。据上述媒体报道,在市场扩张的大潮中,不乏外卖平台旗下的市场人员主动联系“非法商户”,以入驻自家平台。更多餐饮外卖市场分析详情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餐饮外卖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对此,美团方面告诉记者,美团外卖对于商户有严格的审核制度,要求所有合作商户都必须在后台上传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经营人员健康证后才能上线,美团外卖的工作人员会联系商户并对他们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核。
事实上,目前主流的外卖平台均设有类似的平台内监管体系。目前饿了么方面提供的解决流程办法包括“在商户合作起初提供证照,审核通过后外卖平台称将会对线下门店进行定期的检查”。但最终是否能够加强平台内的食品安全,取决于平台自身的执行力度。“一些地区的线下执行的确会存在部分问题。”一位外卖行业从业者告诉记者,在这种情况下,后期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在经历过去两年左右时间的狂飙突进后,打击食品卫生方面存在问题的商户,建立合理的行业管理规则,成为现阶段外卖O2O平台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对于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商户,美团的做法是警告、下架。然而,客观的阻碍在于这一高速膨胀发展的新行业如何赢得竞争成为首要的问题。截至目前,各家均未透露已有多少家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商户被处理的数据。
饿了么CEO张旭豪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称,以往存在不少因素影响对于商户审核,例如线下采集的证照有效性难以核实(假营业执照有辨别难度)、存在少部分借用他人营业执照、线下采集证照的工作人员专业性不高以及部分商户配合度不高的情况。而对于平台内上百万家商户的例行检查,或需要一个仅次于物流配送人员规模的庞大团队。
网络食品交易入法
对于外卖平台、上门私厨等餐饮相关服务,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新《食品安全法》进一步确认了第三方平台的责任。
根据新修订后《食品安全法》中第六十二条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
这也是国内首次以法律形式规范互联网食品交易行为。IT领域律师赵占领向记者解释,新法的出台意味着消费者在外卖平台预订食品遭受人身或者财产损害,可以要求外卖平台提供餐饮机构的真实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如不能提供,或者该餐饮机构不具有合法资质,则外卖平台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发现入网食品经营者有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
换言之,按照现行食品安全法,平台方应承担三项义务——对入驻平台的餐饮机构进行实名登记;审核餐饮机构的餐饮服务许可证;对违法行为有制止并向监管部门报告的义务。
尽管首次将“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纳入食品安全法,但未来仍待说明解释其具体定义。另外对于类似于外卖O2O平台这样的新兴售卖形态,业内普遍认为需要在不同环节分别做好备案、监督和监管工作。
对此,多家外卖平台均向记者表示,接下来将督促资质完整的餐厅尽快上传相关证照,并帮助一些符合条件但未办理证照的餐厅尽快进行资质认证,进一步加强平台商户的审核和排查工作,并将这一项工作纳入线下业务人员的考核体系。
对于希望不断扩充商户规模的平台,如何确保食品安全,并在现行规定下争取更多商户的加入,是其在竞争中寻求的新突破口之一。例如目前已有外卖平台在寻求帮助引导线下商户办证。
“有些餐厅长期在做经营,食品品质和管理也都很好,但根据法律法规,经营场所的建筑属性可能导致其难以办理相关证照。”张旭豪称,在需求疏导办法过程中,需思考如何通过备案制或者其它制度来解决这一部分问题。
更多餐饮外卖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餐饮外卖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