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中国石墨受牵于产品加工技术 低卖高买或成下一个稀土

中国石墨受牵于产品加工技术 低卖高买或成下一个稀土

2014-01-01 11:07:00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石墨资源外流账本:初级品出口卖3000 高端品进口值几十万

  天然石墨行业无序的开采与发展,使其粗加工产品一直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不少资金并不充裕的小企业,通过大量出口初级产品以缓解经营压力。多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天然石墨产品的最大出口国,在石墨深加工产品技术上领先的发达国家,则对天然石墨实行 “以购代采”的战略,并且进行技术封锁。

石墨

  不可再生的天然石墨资源,以初级产品出口的方式持续流失。国内企业需要的石墨尖端产品,只能再以出口石墨上百倍的价格进口。

  业内人士表示,天然石墨作为一种前景很好的不可再生资源,应该适当限制其初级产品的出口,将更多的精力花在扶持高端产品的发展上,“不能让石墨走稀土的老路”。

  出口量遥居世界第一

  据USGS(美国地质勘探局)数据,2013年探明的全球天然石墨储量约1.3亿吨,储量前三位的国家为巴西、中国和印度,其中中国储量约为5500万吨,占全球储量的42%。2013年全球天然石墨产量为119万吨,其中中国生产81万吨,占全球产量的68%,位居全球首位。

  我国生产的天然石墨产品中,绝大部分是最初级的加工产品。这些初级加工产品,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而产能过剩又压制了价格。2011年之前,天然石墨产量最大的初级产品鳞片石墨粉的价格逐年递升,一直到2011年时达到6700元/吨。随后其价格又开始连续下跌,截至当前,石墨精粉的价格较高位时已跌去超过50%。

  由于天然石墨行业内格局分散,以小企业居多,不少企业选择出口以减轻资金压力。

  多年来,我国一直是出口石墨初级产品最多的国家,每年出口总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50%左右。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2011~2013年,国内“天然石墨”出口数量分别为44万吨、25万吨、25万吨。有专家告诉记者,海关统计的“天然石墨”主要是石墨精粉,其中纯度较低的一些产品出口时价格甚至不足3000元/吨。

  另有数据显示,2010年时,中国对外出口的石墨产品超过58万吨,而出口石墨产品第二多的印度总出口量还不足10万吨。


  进出口产品差价最高达百倍

  在我国大量出口石墨初级产品的同时,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却早早把石墨列为了战略资源,严格控制开采。

  进口中国石墨最多的国家,也是石墨深加工产品的主要供应者。由于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对石墨深加工的技术进行封锁,一直无法实现技术突破的国内企业几乎没有生产顶尖石墨产品的能力。黑龙江省石墨产业协会秘书长陈育群表示,“国外的石墨专家,如果要到中国旅游或者出差,需要经历层层审批。”

  由于国内企业产品缺位,石墨尖端产品的需求只能通过高价进口得以满足。初级产品低价出口,高端产品高价进口,中国石墨产业的损失难以估量。

  “主要出口的鳞片石墨精粉,价格最低还不到3000元/吨;进口的一些负极材料,可以达到10万~20万元/吨;而一些氟化石墨产品,能达到30万~50万元/吨。”奥宇石墨集团总经理王庆海介绍道。

  值得注意的是,石墨初级产品加工成高端产品后,不可避免会形成原材料的损失。以国外天然石墨粉做成的负极材料为例,国内石墨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袁国辉介绍,这类产品的损失比例在80%左右,即1公斤天然石墨可以做成0.8公斤负极材料。不过,即便考虑20%的原材料损失率,出口产品和进口产品的价差空间仍十分惊人。

  鸡西一位石墨企业的负责人还表示,其早年也曾与国内某所顶尖院校合作,投资石墨深加工产品的技术研发。然而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却不合格,企业因此赔了上百万。且在深加工产品上投入的企业很难获取国家补贴,随后公司就没有再进行相应的投资,而是主要做石墨的开采与初级产品加工。“毕竟这样风险低。”该负责人认为。

  初级产品出口应被合理限制

  “实际上,黑龙江也想限制出口”,陈育群向记者透露了黑龙江当下的尴尬处境,“但是如果现在立即大幅限制产品出口,很多企业的生存就难以保证。黑龙江石墨企业的生产成本本来就是全国最高的,如果再不能出口产品,那么对于黑龙江的石墨行业打击太大”。

  对于石墨产品的出口,国内石墨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袁国辉认为,在管控上应该有一定的前瞻性:“石墨毕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不能等到石墨资源流失殆尽才去考虑限制,现在应该适当的控制初级产品的出口”。

  鸡西市石墨行业协会会长韩玉凤同样认为,对石墨初级产品的出口应该作出相应的限制,一些天然石墨产品诸如球形石墨的出口补贴应该取消。

  “球形石墨之前还算得上是深加工产品,现在技术发展得很快。球形石墨已经只能算是粗加工产品中相对高端一点的产品了。”韩玉凤表示。

  在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石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刘荣华看来,完全限制石墨初级产品的出口并不现实。“应该合理地引导,让有能力发展深加工的大企业更好地发展。如果国内有技术发展更高利润的顶尖深加工产品了,自然不会愿意出口初级产品。市场化的引导是比较好的解决方式”。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对于石墨产品的生产、出口等问题,国内可以借鉴对稀土的操控方式,将资源整合起来。“不能等到没有资源了,才去整合。政府现在需要借鉴管控稀土资源的模式,进行相应的资源整合与技术研发引导,以免让石墨资源重走稀土的老路”。


  资本市场

  无产品无市场 石墨烯概念股非理性繁荣

  每经记者 师烨东 发自北京

  尽管天然石墨的产品价格全线下跌,石墨烯这三个字,却在资本市场中闪耀着金光。“石墨烯时代将颠覆硅时代”、“石墨资源将枯竭”等消息,刺激着石墨烯概念股不断暴涨。

  不过,记者梳理了十余家石墨烯概念股上市公司近三年年报发现,一些公司并没有和石墨烯有关的业务,甚至有一些厂家连和石墨烯原材料石墨或是含碳元素的气体的相关产品都没有。实际上,即便石墨资源真的枯竭,对于石墨烯的制造也未必会有影响。

  国内发展石墨烯项目的公司,也都全部处于研发阶段,并没有哪家公司以此为主营业务。研究石墨烯的机构,也没有应用方面的技术突破。

  真假石墨烯/

  “国内首条年产量达3万平方米的石墨烯薄膜生产线在江苏常州投产”;“常州企业年产100吨氧化石墨(烯)、石墨烯粉体生产线投产”;“宁波年产300吨规模的石墨烯粉体生产线正式落成投产”;“1000万片大面积单层石墨烯薄膜生产线正式启动”。

  看到这些消息,似乎让人觉得中国的石墨烯产业已经可以大规模生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石墨烯到底是什么?量产的产品和石墨烯又有什么关系?

  从概念上讲,石墨烯是指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材料,具有超低电阻率、高导热率、高强度等多种性质,被认为未来可以生产多种高科技产品。

  “如果单家企业一年就可以生产300吨石墨烯,那么产品能卖到哪里去?”黑龙江省石墨产业协会秘书长陈育群质疑道。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袁国辉袁国辉同样认为,“虽然现在生产石墨烯的成本在不断降低,但是并没有可以实际应用石墨烯的量产产品。即便能规模生产石墨烯,产出来也只能堆在仓库里。”而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目前国内石墨烯的主要购买者是研究机构和大学实验室,每克的价格高达数千元,而研究所需石墨烯数量也很少,因此购买单位大多以“克”来计算。

  陈育群认为,很多打着石墨烯招牌的企业,生产的只是类石墨稀产品与碳纳米材料

  上文中提到宣称可以量产石墨烯产品的企业,多与位于常州市的石墨烯研究与产业孵化机构江南石墨烯研究院有关。记者想对其进行采访,但研究院的工作人员表示不愿意接受采访。

  博士期间主攻石墨烯材料方向的中科院讲师冯红彬告诉记者,因为目前国内学界对于石墨烯概念的定义比较宽泛,这也是行业内出现众多企业可以大量生产“石墨烯类”产品的原因。

  “在物理学定义上,石墨烯就是单层的石墨。但在国内,一般情况下制作石墨烯步骤中形成的中间产物氧化石墨烯,或是多层但层数较少的石墨,都可以被泛指为石墨烯类产品,市场上也没人追究到底是不是石墨烯。”冯红彬表示,“石墨烯类产品是可以量产达到百吨级的,但单层石墨烯产品,即便是国外企业也没有听说过能达到成吨级别的。”

  “在目前的科研中,石墨烯的优异性质指的都是单层石墨状态下的性质”,冯红彬介绍道,“类石墨烯产品一些性能是类似于石墨烯的,但是不能完全等同”。

  记者了解到,按照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标准,只有达到10个原子层以下的石墨粉体,才能被称为石墨烯粉体。

  “石墨烯一旦叠加超过10层,就会丧失很多独有特性。一些企业生产的所谓石墨烯产品,很难做到10层以下。”袁国辉告诉记者,“这些企业把产量喊大了,更多的是想吸引国家的注意与扶持。国内真正能做石墨烯的企业,目前的年产量只能以公斤来计算”。


  资本市场“点金术”

  在石墨烯产品概念的 “鱼目混珠”之下,十余只石墨烯概念股自6月中旬以来一路上扬,不少公司的股票在短短一个月内经历了多次涨停。记者梳理了这十余家石墨烯概念股上市公司近三年的年报,发现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以石墨烯为主营业务,或是现在量产、并可实际应用的单层石墨烯产品。

  乐通股份(002319,SZ)的主营业务为用于印刷包装的油墨。2013年1月,公司公告称,与宁波墨西签署了 《石墨烯油墨项目合作协议》,商定组建合资公司从事石墨烯油墨的研发和生产,计划总投资1亿元。随后这一项目就没了下文。

  维科精华(600152,SH)被列为石墨烯概念股,则是因为市场传闻。尽管公司澄清:针对近日市场关注的“石墨烯”等相关热点,经公司询问获悉,公司旗下产业实体宁波维科不存在网上流传的相关热点项目,但这依然未能阻止市场爆炒。

  方大碳素(600516,SH)是国内碳素及石墨制品的龙头企业之一,被认为有实力发展、生产石墨烯产品。6月17日,对于媒体有关石墨烯产品的问询,公司回应称:“石墨烯产品目前还处于研发状态,仅仅是掌握了石墨烯的一种生产方法,并没有具体的产品。”

  对于上述现象,信达证券分析师范海波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的石墨烯目前都是研发阶段,没有商业化,因此都是事件概念性炒作。“炒高了肯定会回落。石墨烯概念股的风险比较大”。陈育群则认为,“石墨烯的前景是很好,但是只有产品应用方面的技术突破了,石墨烯才能发挥其用武之地。石墨烯应用方面的技术,乐观来看,最少也需要三年时间才能研发出来”。

  “石墨烯的制备目前主要有两个来源,其一是通过高纯天然石墨粉,其二是通过乙炔等含有碳元素的气体。”冯红彬告诉记者,“真正石墨烯的量产方法目前还没定论。即便是依靠天然石墨资源来量产石墨烯,如果不考虑生产过程中的损失,一克石墨精粉就能生产出一克的石墨烯;而且人工合成的石墨也可以用来生产石墨烯。所以天然石墨的资源量枯竭与否,很难影响到石墨烯的生产”。

  不让石墨走稀土老路 

  不可再生、私挖滥采、产能过剩、价格下跌、廉价出口、外国储备、世界产量第一、出口第一……这些当初描述稀土资源流失的词汇,如今可以一字不差地套用在天然石墨上。

  中国并非世界上唯一拥有稀土的国家,却在过去几十年担当了世界稀土主要供应者的角色,付出了破坏天然环境与消耗自身资源的代价。天然石墨现在走着同样的老路。

  天然石墨产品的含金量与稀有程度或许还难以比肩稀土。但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已经对天然石墨以购代采多年的情况下,如果仍然不利用资源的优势去发展技术,而是等到技术发展带动高端产品需求时,才去重视原始资源,类似于稀土般亡羊补牢的做法,恐怕为时已晚。

  早在2012年便已发布的《石墨行业准入条件》,曾经被业界认为是“及时雨”,期许可以规范这个产业。然而在我们的采访中,现在仍能听到对私挖滥采以及没有矿源的抱怨。文件是有了,但在规划与地方政府短期GDP出现冲突时,如何执行成了最大的难题。

  石墨的产业发展不只需要文件,产业的高端化发展更需要大量技术研发资金,需要培育市场的时间。

  然而,研发上的投入比起资本市场的炒作资金,显得有点寒酸。资本的躁动,可以通过一些捕风捉影的信息瞬间掀起数十亿的财富再分配,却没有多少资金有耐心进入这个行业推动其发展。或许在概念热潮退去之后,人们才能发现,如果资金没有投入技术与行业的发展,而是在资源上大量输出或是没有根据的短期炒作,那么石墨资源,走的还是稀土资源的老路。

  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天然石墨需要保护。比保护更重要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更加市场化的资源配置与更加合理的管控。

  用非市场化的手段限制石墨的开采与出口,并非最合适的方法,但如果地方政府的默许行为阻碍着市场化的进程,那么稀土现有的管控模式经验,或许又是最好但也是最无奈的方法。

更多石墨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石墨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