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钱塘江里自古以来就有江豚。但到了现在,真正能够看到江豚的人却少之又少。
就连天天去江边钓鱼的老师傅也说,很难再看到大江豚跃出水面撒欢的那道风景了。
不过,前天晚上7点多,滨江区的渔民冯师傅和老婆在江上收网时,却捞上了一条“怪鱼”。昨天一早经过辨认,这正是已经多年没有在江上现身的江豚。
昨天上午,杭州渔政部门及时找回了这头小家伙,并给它做了体检。
中午时分,小江豚回到了钱塘江的怀抱中。
渔民江中网到“江猪”带回了家
前天晚上7点多,天早已黑了。钱塘江江面上北风凛冽。
滨江区的渔民冯师傅两口子的渔船还停在复兴大桥下游几百米处。他们正准备拉起最后一网,等第二天一早拉去家附近的农贸市场出售。
“我们撒下的网是新的,比较平整,上面没有缠着比较尖锐的东西。当时我和我老婆一起在拉网,她眼睛尖,看到网里有东西。”
冯师傅向江面看去,网里有个黑影,长度大概有一米左右,“当时我以为捞上什么大鱼了,心里一阵高兴。”
不过随着渔网的上升,冯师傅夫妻俩心里都咯噔了一声。
“这玩意好像是海猪(当地渔民自古称江豚为江猪或者海猪)啊?”冯师傅的老婆嘀咕了一句,“这东西我们不要,不敢卖,又惹事,还是放掉吧。”
冯师傅说,自己当时没同意,“单独拿个大点的箱子,放些干净的水,先带回去看看情况。”
而昨天下午,他也向渔政部门人员解释了自己那么做的原因。
“一是因为在江上打了一辈子鱼,这样和‘海猪’面对面还是第一次。而且,我怕万一这江豚在网里有个伤病,责任就是我们的。”
当天晚上,这头长80厘米的江豚就在他们家的水箱里过了一夜。昨天一早,冯师傅把它带到了滨江区的缤纷农贸市场,想请市场里的渔户们一起鉴定鉴定。
“当时大家围过来一看,都说是江猪,有点学问的就管他叫江豚,说是保护动物,还说我摊上大事了。”这下,冯师傅没了主意,马上把事情告诉了市场的管理人员。
小江豚身体健康无外伤
杭州市渔政渔港渔船监督管理总站资源增殖科的副科长童奇烈,是在昨天上午9点半收到这条消息的。
“当时我正在外面开会,挺远的。但听说这个消息后,实在忍不住,直接就赶过去了。我们站里的领导也全都赶了过去。”
为什么渔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如此紧张?这主要还是和他们近年来的工作经历以及江豚的珍稀程度有关。
“我是2005年参加这项工作的,8年时间里,我们经常去江上做搜集采样工作,但真正的江豚只见过三次。”童奇烈说。
第一次是在2008年,当时童奇烈他们赶到现场时,那头江豚浑身是伤。后来,经过渔政部门的救治,最后成功放生。
第二次是在2011年,当时有市民发现江豚搁浅,童奇烈再次赶到现场,但让他心痛的是,两头江豚早已经没了生命迹象。“其中有一头体长1.8米,属于比较少见的大家伙了,很可惜。”
而昨天,是他第三次真正和江豚面对面接触。
昨天上午10点30分,他一路赶到缤纷农贸市场,挤进了围观人群中。
蹲下来仔细看了一圈后,他的心里感到一阵激动。
“这是一条幼年的长江江豚,全国可能还有不到千条。体长80厘米左右,全身皮肤无外伤,精神也很好。可能是水箱太小,让它觉得有点别扭。”
他一边用手机拍摄,一边记录下了眼前的情况。
渔政部门把小江豚放归自然
随后,渔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再次仔细确认小江豚身体健康,属于可以立刻放生的状态。
考虑到大船放生难度大,可能还会伤到小江豚,昨天中午12点,渔政部门的快艇赶到现场。
童奇烈等四名渔政工作人员缓缓将装有小江豚的水箱平放在快艇上,一直开到了较少有船经过的钱江九桥处。
重新回到江中后,小江豚一个翻身就沉了下去,接着又缓缓向上浮了一些,最终消失在江面上。
这时候,童奇烈看了看表,已经是中午12点半了。
“可能因为它还属于未成年,好奇心重,所以会钻到网里去,幸好没有受伤。”把小江豚重新送回自然,童奇烈的心情也很好,和我们聊起了今年来钱塘江上发现的那些“奇珍异兽”。
“现在媒体对于动物保护的宣传多了,我们也经常制作一些宣传册交到渔民手里,并定期请他们来开会。”
前不久,童奇烈他们接到渔民打来的电话,说抓到一只海龟。
“我们赶过去一看,是一只玳瑁,应该是从大海里冲过来的,身体状况不错,我们对它检查后,进行了放生。”
而今年上半年,还有渔民给渔政部门打电话,主动上报捕获了一只绿海龟,童奇烈他们也及时进行了放生。
“更多的是松江鲈鱼的发现和上报放生。这种鱼和江豚、海龟之类相比,特征并不明显,但现在也有很多渔民在捕获后主动给我们打来电话,我们感到很欣慰。”
最后,童奇烈也再次提出希望渔民、市民在发现受伤、搁浅的保护动物能及时跟渔政部门联系,而捕获的保护动物即便没受伤,也要及时报告渔政站争取时间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