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精密锻造技术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精密塑性成形技术的发展还与工业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许多基础应用技术和关键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总体来说,我们的锻造行业落后发达国家15-20年。”日前,中国锻压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金抛出了上述言论。
差距达15-20年
为什么是“15-20年”?张金表示,该数据是从工艺、
装备制造、基础理论研究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综合评价得出的。
目前,国际的先进塑性成形技术正在向数字化、精密化、轻量化和高效化以及节材、节能和环保方向发展;而先进塑性成形设备则向自动化、柔性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
与之相比,我国锻造产业的现状则是:企业数量多,但生产规模小;设备数量多,但先进设备所占比例小,特别是高精、高效专用设备更少,例如高速镦锻机、
数控冷温热锻压力机生产线、径向锻造机等,国产的基本上是空白;还有数字化设计技术应用不广,专家型专业人才力量薄弱等。
以冷锻技术为例。该技术成形精度比温锻和热锻都要高,在精密成形领域有其独特优势。它在我国的起步时间不算太晚,但发展速度却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到目前为止,我国生产的
轿车上的冷锻件重量不足15千克,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
同时,面对市场对大型锻件的旺盛需求,我国相关大锻件生产企业的准备也明显不足,技术积累、科研投入、生产管理、知识传承和创新严重落后。
更多锻造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锻造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