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配套于各产业、国防建设和重大建设工程,是现代经济和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保障,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产品。电线电缆行业是机械工业中仅次于汽车产业的第二大产业。“十一五”期末,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的产值规模已经超过7300亿元,年耗铜量400多万吨,耗铝近200万吨。无论是规模、产量还是增长速度均位列世界第一。
畸形竞争乱象横生
行业的诸多危机将企业拖入了非理性的泥潭,于是市场出现了畸形的竞争,产生了种种乱象:
不规范的招标为劣质产品提供参与竞争的机会。在电缆招标中,由于竞标很不规范,恶性竞争和不公平竞标的情况比较严重,很多不具备资质的企业依靠关系参与竞标。不规范的招投标行为也隐藏着腐败因素,一些招标企业靠收取竞标费来谋取利益,对参加招标的企业不加限制,也不进行实地考察,一味追求低价的做法导致了劣质产品排挤正规产品的情况。
“最低价中标”导致致命的低价。在电缆招标中,超过80%采用“最低价中标”,即使“国”字头的大型公司也是如此。没有一个企业不想多拿订单、多争取市场份额,因而为了拿到订单,一些企业竞相压价。在一些项目招标中,最高价与最低价相差30%~40%屡见不鲜,投标价格相差一倍的也时有发生。但也不会有任何一个企业亏本履行订单,中标后,怎么办?他们只有偷工减料,常用的方式有:1.降低电缆截面,如400平方的截面实际只有317平方;2.使用劣质原材料,如铜材使用“黑杆”、塑料使用再生料等;3.减少长度,如印字100米,实际长度只有80米甚至更少;4.修改制造工艺,达不到所需的性能,如耐高温、耐火、防腐等等。正是这些致命的低价要了客户的“命”、项目或工程的“命”、无辜百姓的“命”,当然也会要了企业的“命”、行业的“命”、自己的 “命”。
准入门槛低造就许多“空壳企业”。电缆行业准入门槛很低,于是出现了许多生产小作坊,一家通常仅有一两台设备,生产一两个规格的产品,而这些小企业在某个地方往往是星罗棋布,抱团取暖,生产品种互为补充。他们没有健全的管理团队、技术人员、质量控制体系,甚至没有检测设备,说穿了就是一个“空壳企业”。然而他们却有品牌、有生产许可证、有各种认证证书和获奖证书,而且注册资本还不低。他们通常是十几个兄弟厂家一起去投标,这些企业极易串标围标,一张订单拿回来就合伙分着做,进行利益共享。
“以罚代管”使市场秩序更为混乱。有些监管部门为了保护地方企业,只检查外地企业,而且多查大企业,甚至出现了工商和质检部门对外地企业“抢着罚”的局面;电缆产品的质量监管和抽检并未形成统一的执法标准,因此执行的弹性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甚至变成了监管者的势力范围,用来进行创收,出现企业与监管部门签订保护协议的荒唐情况,只要交纳一定的“服务费”,就可以一路绿灯。这无疑为一些非法企业消除了顾虑,同时,也为一些坚持诚信经营的企业增加了不小的成本。
重拳治理迫在眉睫
综上所述,电缆行业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导致市场竞争越加无序,质量状况令人堪忧。借用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一位负责人的话说:“我国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水平逐年下降,产品质量处于低位徘徊状态。”我们注意到一些数据:据报道,广东省近8成电线电缆产品不合格,湖南省电线电缆产品抽检合格率不到6成,上海市电线电缆合格率仅为34.4%,陕西省抽查电线电缆企业51家合格率为35.3%,安徽省电线电缆合格率不足6成。2010年10月~12月,南方某省电力部门对多个电缆厂家的电缆进行抽检,结果发现铜导体直流电阻偏大达17%左右……
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对电线电缆市场进行监管,但仍无法遏制假冒伪劣的势头。许多电缆正规厂家都希望做到自律,不要低价竞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去做,但面对恶性竞争却到了食不果腹的境地。相反,一些非法经营的企业却活得很好。在此,我们向政府监管部门的领导呼吁,向电线电缆行业呼吁,向社会各界呼吁:净化电缆市场已经到了非出重拳不可的地步,规范市场的竞争行为已经迫在眉睫。我们绝不希望“三聚氰胺”、“瘦肉精”、“彩色馒头”会在电缆行业重演。我们期望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电线电缆这个民族产业早日焕发出勃勃生机,企盼我国的电缆企业早日跻身世界企业之林。
行业发展危机重重
从表面看,电线电缆行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强,但其行业内部的发展却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表现在:
行业集中度不够。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统计数据,电缆行业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共4653家(实际企业总量近万家),98.8%是中小企业,大型企业只有 19家,这19家大型企业仅占11.7%的市场份额,而美国3大生产商占了54%,日本7家占了86%,英国12家占了95%。虽然我国是电缆制造大国,但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真正称得上是行业老大,更没有形成产业链规模,也没有叫得响的世界品牌和跨国集团,很难全面参与全球化竞争。
产能过度膨胀。电缆行业产能过剩在数年前就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2008年金融危机后,产能扩张的噩梦又开始了,各级政府在“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驱动下,以开发新产品或发展高端技术产品为名,投入巨资,新建厂房,电缆行业形成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以高压交联电缆立式生产线(VCV)为例,国内 2008年底前已投产32条,目前已达60条。这些生产线的建成,使本来只有40%设备利用率的国内VCV生产线进一步闲置。我国电线电缆设备平均利用率还有多少?这个数字也许我们并不愿意看到:是20%~30%,而先进国家设备利用率一般在70%以上。
技术创新不足。我国电缆行业平均投入研发经费不足销售额的1%,国内电缆企业90%以上的产能集中在低端产品上。在电缆产业链中,高附加值产品很少有企业涉足,如航空航天、潜艇、核电、电子、汽车线束、高压电缆附件、高压电缆超净电缆料等高端产品主要依靠进口。以核电站用电缆为例,据有关部门的资料统计,2010年底我国核电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核电站用电缆提供100亿元的市场空间。由于核电站用电缆对无卤、低烟、低毒等技术性能要求十分严格,目前我国仅能生产核岛外围用线缆,其余电缆全部依赖进口。
利润极其微薄。由于国内电缆行业低端竞争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据行业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电缆行业的毛利率仅为12.84%。减去制造成本、人员成本、财务成本等,很多企业的净利润只有2~3%,大量企业处于亏损的边缘。
资金质态不佳。目前,我国电缆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较高,平均达60%~80%,有的甚至超过80%。很多企业在用别人的资金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用短期有限的资金进行长期发展的投资。同时,电缆企业在外货款的盘子不断扩大、呆坏账也在不断增长,资金运转速度明显减慢。举债经营、不断扩张给很多企业埋下了隐患,极易造成企业资金链的断裂。
更多电线电缆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电线电缆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