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光伏发电潜在市场数据2022年达到250吉瓦左右,国内市场装机容量持续增加。当下,市场伴随分布式光伏的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市场将进一步打开,行业释放产业潜力。
可转债作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受到广泛关注。按发行日统计,2022年以来截至5月29日,已有47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发行规模合计1008.78亿元。其中,电力设备、基础化工、医药生物等三大行业成为发行可转债的主力军,共有17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募集金额合计354.52亿元。
2022-2027年中国分布式光伏发电行业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调查研究分析报告指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相较于企业债、公司债等融资工具,可转债更为灵活,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可转债所拥有的下修、回售、强赎等条款使得上市公司可以运用条款引导投资者将可转债转成股票,让投资者从债权人变成股东,降低资产负债率,可谓一举多得。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光伏行业快速发展,光伏可转债规模也逐渐扩大。2022年以来截至5月29日,已有5只光伏可转债成功发行,规模合计263.67亿元,发行规模创新高。对比来看,去年全年成功发行的光伏可转债共有9只,债券规模为138.23亿元;2020年和2019年两年合计发行6只光伏可转债,发行规模仅为45.70亿元。
具体来看,2022年发行光伏可转债的5家上市公司分别为隆基绿能、锦浪科技、通威股份、上机数控以及福莱特,均为光伏产业链各环节龙头企业。
由于行业本身的特点,光伏企业的融资需求较大,可转债成为光伏行业上市公司的重要融资工具。可转债具有融资成本低、对股本影响较小等特点,叠加当前光伏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使得目前光伏可转债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热度。
记者梳理发现,光伏行业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主要目的是用于扩产。如福莱特40亿元可转债的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年产75万吨太阳能装备用超薄超高透面板制造项目、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年产1500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超白玻璃技术改造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光伏平价上网时代的到来使得光伏市场需求更大了,企业不得不扩产。头部企业若想要提升市场份额,在保证技术研发领先的同时,势必要进行产能扩建;二三线厂商为了保持市场地位或跻身市场前列,必然会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布局以及产能扩建。此外,在碳中和背景下,各种绿色金融工具相继推出,企业的融资环境大为改善,这也激发了企业的扩产热情。
从保护环境与能源多元化等角度考虑,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地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太阳能以其清洁、安全、取之不尽等显著优势,成为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对于光伏产业来说,在全球各国相关政策的推动和应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全球光伏产业总体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近年来,我国光伏行业快速发展,通过整县推进、源网荷储、风光电储等运营方式及手段,形成源源互补、源网协调、网荷互动、网储互动和源荷互动等多种交互形式,并整合了在新疆建立光伏发电站进行西电东输的经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形成了光伏一体化的模式,推动国内光伏产业蓬勃发展。
政策方面,近两年我国八部委相继发布了《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与《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政策利好文件,确定光伏集中式+分布式双驱发展路径,也为光伏未来的进一步增长奠定了政策基础。
除了国家颁布政策扶持光伏产业的发展外,全国各地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了各项补贴措施,积极推动储能和氢能行业的建设,使得光伏发电可以储存下来,解决了西电东输的根本性问题。
此外,全国还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光伏企业。在中国光伏企业的序列里,上游有主打硅料的通威与协鑫,中游有硅片双雄隆基、通威,光伏玻璃则有福莱特,胶膜领域有福斯特,逆变器领域有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和固德威等一众处在“当打之年”的重量级“选手”。
光伏行业从全产业链来看,一般包括硅材料、硅锭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集成与运营等环节;光伏胶膜和光伏背板产品则为光伏组件制造的辅材,主要用于组件封装,可以对电池片起到保护和增效作用。
光伏行业整体处于供不应求状态,2022年我国在整体政策推动光伏产业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市场比重在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均有较高的产能比重。我国已成为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和引领者,中国光伏迎来全面平价入网,行业进入稳步增长时期。
以上就是光伏发电行业的大致介绍了,如需进一步了解更多相关行业资讯可点击中国报告大厅进行查阅。
更多光伏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光伏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