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我国2022年文化核心区域市场营业收入16758亿元,当下,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只有把握方向盘,文化产业才能沿着正确的路径向高质量迈进。
一季度,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以下简称“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9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统计师潘旭华对相关数据作出解读:
文化核心领域稳定增长。一季度,文化核心领域实现营业收入167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增速高于文化相关领域3.5个百分点;占文化企业营业收入比重为62.1%,占比高于上年同期0.8个百分点。具体来看,文化核心领域6个行业中,3个行业增速高于文化企业平均水平,其中内容创作生产增速达10.1%,文化传播渠道、新闻信息服务增速分别为7.9%、6.7%。以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为主的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受疫情影响较大,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6.4%。
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占比提高。以数字出版、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为代表,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94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增速高于文化企业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占文化企业营业收入比重为34.9%,占比高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其中,数字出版、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2个细分行业营业收入增速较高,分别达32.7%和22.0%。
中部地区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区域看,中部地区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8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0个百分点,分别比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高7.9、8.7和12.5个百分点。从城市群看,15个副省级城市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934亿元,增长4.0%。
下阶段,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随着文化市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助企纾困政策精准落地,文化及相关产业有望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发展数字经济,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是国家的重大战略规划。文化产业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借助数字技术实现产业变革与创新发展成为新的方向。
现阶段数字文化产业细分领域繁多、发行平台层出不穷,参与企业良莠不齐,市场投机属性较强,因此引导并规范数字文化产业有序发展成为行业共识。
文化产权交易场所作为政府批准,经部际联席会议审核备案的专业文化类资产交易服务机构,在提供平台服务、规范行业发展、监督行业风险方面具备相关优势与资质。因此在市场与政策衔接的过程中,文交所既具备政策优势,亦是使命担当。
联盟正式发布的数字文化产业联盟公约,就从“行业自律”“产业发展”“风险防范”三个方面,引导数字文化产业合规、科学、健康的发展。同时设立专家委员会,为数字文化产业的战略发展规划、统一标准制定提供专业指导。
据2022-2027年中国文化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悉,此次成立的数字文化产业联盟以各省市文交所为抓手,规范行业发展,通过共建联盟,技术互通,实现各省市地区的优质文化项目和文化数字资产的跨区域流通,提供数字文化产业展示、汇集、规范平台。
在成立仪式上,常务理事单位分别介绍了各省市地区的优质数字文化资源,包括江苏大运河文化IP、山东泰山和趵突泉、贵州黄果树瀑布和多彩贵州、甘肃敦煌飞天和读者文摘,西安大雁塔、大唐不夜城等,为数字文化产业联盟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撑。此次联盟搭建的平台主要服务于资源类、服务类和平台类机构,包括但不限于文化企业、景区、博物馆、个人艺术家等数字文化资源持有方以及大型知名并拥有广大客户群体的生产消费型企业,文创公司、设计公司等具备数字文化产业运营能力的机构及其他数字文化产业平台机构,并将在政策指导下规范其发展。
各文交所负责人表示,文交所作为优质文化企业和文化资源汇集地,既是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试验田,亦是引导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排头兵,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各方会坚守政策要求,遵守联盟公约,践行使命担当,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数字文化产业领域响应“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政策号召。
更多文化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文化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