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支持下,在“新基建”“新经济”拉动下,芯片行业迎来黄金发展阶段。作为高端工业的核心产品,芯片行业的发展一直以来被高度关注。从近日各地陆续公布的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多地已将发展芯片产业放到了重要位置。
上海市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全力强化“四大功能”,持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能级。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按照“高端、数字、融合、集群、品牌”的产业发展方针,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倍增。
重庆市提出,2021年将在电子产业方面,坚持研发、制造同步发力,拓展功率半导体、超高清视频、智慧家居等产业发展空间,支持联合微电子中心硅基光电子项目发展,加快华润微电子12英寸功率半导体、京东方第六代柔性显示面板、康佳半导体光电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广东省提出,2021年将深入实施“广东强芯”行动,加快在集成电路、工业软件、高端设备等领域补齐短板。精准实施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粤港粤澳科技创新联合资助计划,瞄准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科技、生命健康、种子科学等前沿领域加强研发攻关,加快培育未来产业。
中国人民大学高礼研究院宏观经济学助理教授王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在芯片行业和集成电路行业的优势不尽相同。比如,上海的主要优势在于高校及科研院所多,创新企业多,创新资源丰富,更多的是面向创新型的芯片研发;广东、浙江等地,更多的是趋向于芯片应用和组装,基于已有的研发或者基于相关订单来发挥优势,比如说集成电路组装、元器件生产;重庆、山西、湖南等地的优势在于产业布局,这些地区可以给相关产业和重点企业更好的优惠政策,通过土地优惠、税收优惠来引导投资。
记者在查阅各地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注意到,虽然多地在报告中提及电子芯片产业发展,但发展侧重点不尽相同,比如重庆和山西更加注重芯片产业本身,河南、广东更侧重于集成电路或终端产品的组装。
国务院国资委机械院创新中心主任宋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半导体产业链比较长,总体分为设计、制成和封装测试三大环节,全产业链所需配套资源更加广泛。以上海为例,其具有产业链完整、龙头企业布局、人才资源完备等优势,且有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需求侧的牵引。重庆、湖南更侧重于芯片生产,走差异化路线,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结合当地产业链配套情况、基础条件,挖掘比较优势,先寻求产业链生产环节上的产业聚集和突破,再横向扩展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进一步聚集相关的企业或人才。此外,对于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发展芯片产业,即使多地发展,也不要“千城一面”,一定要找出自己的特点特色。比如上海,通过研究驱动产业发展,攻克基础性研发,找出相对应的应用场景如金融、医疗等,生产出来的产品直接可以应用。而像湖南、山西、重庆等地,一定要有特色产业支撑,要有侧重点。
2020年,发生在头部芯片企业的大宗收购案逐渐增多,芯片市场技术整合的趋势已经愈发明显,它们通过买或卖,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形成更有差异化竞争优势。
对于企业而言,要扩大市场份额,寻求进一步增长,除非是有新技术的爆发,或者相互兼并,但跨时代的新技术创新难度巨大,所以最终只能通过收购兼并来实现协同,实现对于新市场的突破。
相比传统芯片行业的增长放缓,数据中心市场因其持续稳定的高成长性被广泛看好,芯片领域的参与者纷纷投身其中寻求增长空间。但数据中心业务涉及的技术范围很广,必须具备高性能计算、网络等能力。
其中,NVIDIA很早就表示了对于数据中心的重视,经过几笔收购之后,就是为打造“CPU+GPU+网络”的解决方案;而AMD在2014年宣布回到数据中心市场后,也在试图构建“CPU+GPU+FPGA”的解决方案,拓展在数据中心、工业、通讯等领域的布局。此外,Intel、Marvell等芯片厂商也在布局“全家桶”业务,提供给用户更具有“宽度”和“广度”的解决方案
针对技术的细分领域,准入门槛较高,因此,通过并购进行业务整合是一种解决技术瓶颈最佳也是最快速的方案。
目前来看,变革的风暴正在改变芯片行业,并撼动现有的商业模式。长期以来,芯片产品一直倾向于消费级终端市场,但由于消费级市场逐渐饱和,芯片企业现在必须在更广泛、更苛刻的环境中寻找新的增长点。
更多芯片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芯片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