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窝的功效并没有商家标榜的那样神奇,特别是燕窝的评判标准——燕窝酸,也并非人体所必需。面对鱼龙混杂的市场,消费者在加强鉴别能力的同时,国家层面还应加强市场监管。
近几年,随着人们养生观念的不管升级,燕窝逐渐成为了养生新贵,根据2019-2024年中国燕窝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燕窝进口政策的不断松绑和各项利好的出现及电商的兴起,燕窝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以上,2019年整体市场规模达到300亿元左右,在滋补品中的占比最高达到25%左右,成为近两年在滋补品中销售增速最快的品类。
在滋补养生类目中,燕窝独占鳌头,成交额占比近三成。2019年,进口食用燕窝183.2吨,燕窝饮品21.5吨;2018年,进口食用燕窝105.2吨;2017年进口食用燕窝81.4吨;2016年进口食用燕窝37.1吨;2015年进口食用燕窝22.5吨;2014年进口食用燕窝3.09吨。2019年食用燕窝进口总量同比增长73.3%。
2019年,获得我国注册的境外燕窝产品加工企业从56家增至59家,包括34家马来西亚燕窝产品加工企业(33家食用燕窝加工企业+1家燕窝饮品加工企业)、23家印度尼西亚燕窝产品加工企业(均为食用燕窝加工企业)和2家泰国燕窝产品加工企业(均为食用燕窝加工企业)。
目前燕窝行业尚未出台严格的国标执行标准,这也是市场乱象的原因之一。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即食燕窝采用的是罐头食品生产标准。
而由中国药文化研究会发布的鲜炖燕窝团体标准,于2020年12月6日开始实施。该标准要求燕窝原料需检验合格并符合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原料应不变色、不霉变、无异味。但对于燕窝的具体用料和分级并没有确切的标准。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从这份燕窝的团体标准来看,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一,团体标准并非企业需要强制执行的标准,很多企业并未采用这一标准;其二,该团体标准对燕窝的具体分类、级别等方面的规定并不全面。
事实上,因燕窝缺失国标引发的问题并非个例,此前小仙炖与佳明佳的代工问题也一度引发热议。
同时,由于燕窝行业无统一标准,行业门槛也随之降低。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燕窝相关企业1.1万家,不过,全行业74%的企业注册资本低于100万元。一家从事燕窝生产的业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想做燕窝生意很简单,只要拥有商标和营业执照即可。燕窝产品从原料到加工都可以委托给第三方代工厂”。
在此情况下,出台燕窝国标已经刻不容缓。国燕委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目前燕窝国家标准初稿已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牵头起草。国燕委副秘书长黄钰也表示,明年国燕委将推动燕窝行业标准工作,创建燕窝行业信息查询平台。
更多燕窝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燕窝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