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处于第一位的癌种。我国新发肺癌病例已占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的20.03%。2018年中国抗肿瘤药物治疗市场规模超过1400亿元(预测值),该市场规模在2013年超过700亿元,5年间约增长了1倍。
中国肺癌治疗市场,有跨国药企巨头、国内药企一边发力自主研发、一边积极争夺仿制药市场。记者注意到,我国对肺癌治疗投入不断加大。近年来,通过国家医保谈判,将多款疗效好、价格高的肺癌用药降价纳入医保。
例如,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在2016年通过首轮国家药价谈判,进入医保。2017年,用于治疗肺癌以及结直肠癌的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安维汀(贝伐珠单抗),也被纳入医保范围。2018年,肺癌明星药奥希替尼通过专项谈判纳入医保。同样,厄洛替尼、阿来替尼等肺癌用药也被纳入今年的医保中。
肺癌领域的新药研发还在加速。11月26日,默沙东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可瑞达Keytruda,俗称“k药”)在国家药监局获批第四个适应症——联合化疗用于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一线治疗。此前的三个适应中也包括治疗由NMPA批准的检测评估为PD-L1肿瘤比例分数(TPS)≥1%的EGFR/ALK基因突变阴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单药治疗。
百时美施贵宝PD-1也于2018年在我国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另一方面,信达生物的达伯舒成为本轮医保谈判中唯一谈判成功纳入医保的PD-1,尽管其获批的适应症为用于治疗霍奇金淋巴瘤。但在今年2月达伯舒上市时,信达生物就表示,达伯舒的其他20多项临床试验也正在迅速推进中,包括一线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一线肺鳞癌、二线肺鳞癌、EGFRTKI治疗失败的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等。
2015年国内样本医院市场统计数据显示,国产替尼类用药市场占据替尼类总体市场20%,国产小分子靶向药物已成为市场中新的亮点。
埃克替尼由贝达药业研发,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于2011年6月7日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上市。2016年5月,贝达药业参与国家药品价格谈判并达成一致,承诺在医保衔接的前提下,将国产埃克替尼的销售价格降低54%,达到以价换量的目的。2016年销售量达到56.22万盒,相比2015年的42.77万盒增长了31.46%,营业总额为10.3亿元,较2015年增长了13.16%;2017年1~6月,国产埃克替尼销量同比增长55.86%,目前在国内肺癌靶向药物市场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不过,随着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纳入医保后,埃克替尼的价格优势正在进一步地缩小。“当年国产埃克替尼的上市对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都产生很大的冲击,纷纷将赠药时间提前。”崔慧娟教授说。
除了国产自主研发的药对国外肺癌靶向药市场影响大外,国外相关药物专利到期,仿制药上市,对市场的影响也较大。由于专利的到期,吉非替尼全球销售额接连下降,预计2022年全球销售额将跌至3.4亿美元左右。受国家药价谈判价格下降影响,2016年中国区的销售收入也出现了下降,销售额约为1.1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6%。
2019年1月,CFDA批准了齐鲁制药生产的吉非替尼片伊瑞可上市。崔慧娟表示,伊瑞可患者效果不错,且价位相对便宜。截至2017年11月23日,上海创诺制药有限公司、江苏盛迪医药有限公司等10家公司的吉非替尼仿制药申请已进入CDE在审,另外,上海创诺制药有限公司申请的厄洛替尼的仿制也进入在审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