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机化发展走过“黄金十年”后,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2004年之前的33%发展到现在的63%以上,12年多的时间农机化水平提升了30个百分点。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设定的农机化发展目标,到2020年,力争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以上。用5年的时间,农机化水平提高5个百分点,目标不算太高,但实现目标的难度很大。
从目前我国农机化发展的数字来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缩小,但是在发展的内在质量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现在,日本水稻的插秧和收割机械化程度各为99%;谷物干燥机械化程度为98%;蔬菜生产机械化程度已经很高,尤其是蔬菜的种植机械化。未来我国农机化的发展,在提高数量的同时,还应该同步提升发展的质量。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开创了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黄金十年”。但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存在诸多“短板”。如何弥补这些“短板”,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点之一。以下是2016年我国农机产业布局分析:
探索区域性机械化模式
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的吉林省梨树县,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全县耕地面积396万亩,粮食年均产量稳定在50亿斤以上。过去,由于农机化水平不高、掠夺式经营、耕作方法不科学等导致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严重沙化。2007年以来,该县以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栽培技术示范推广为切入口,推进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增产增收效果明显,较常规生产田块生产成本降低10%以上,单产提高5%以上;秸秆还田防止了土壤风蚀和水蚀,保持和提高了地力;秸秆腐烂后变成腐殖质,腐殖质转化后为土壤补充养分。
梨树县农业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表示,目前梨树县的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栽培技术推广已基本成型,开发出一整套关键技术和配套机械,建立了可行的示范推广模式,建立了以梨树县梨树镇高家村研发基地、梨树镇泉眼沟村、四棵树乡付家街村、林海镇揣洼村等示范基地为项目工程研究中心,在吉林、辽宁、内蒙古、黑龙江等地设立八个辐射示范基地。
加快推进全程农业机械化,应该从补短板、降成本、提效益方面切入,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等主要农作物为重点,以提高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为重点,集中资源持续用劲,用几年时间提升水平,实现全程机械化整体跨越发展。到2020年,力争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以上,其中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80%以上,机械化植保防治、机械化秸秆处理和机械化烘干处理水平有大幅度提升。
但是,推进全程农业机械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典型引路,由点及面,整乡整县,梯度推进。从2014年起,农业部启动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3年累计投入了7810万元,支持159个县(区)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十三五”期间,要建设500个左右率先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左右。据了解,首批28个全国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市)已经诞生,标志着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果。
专家认为,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机械研发制造、土地环境、品种选育、栽培方式、加工方式和生产经营的组织方式等众多方面,需要强化行政推动,搞好统筹规划,制订实施方案,政府有关部门、农机制造企业、加工企业、农民等各个部门、各个方面通力合作,合力推进。
发挥补贴政策导向作用
补贴政策对全面推进全程农业机械化发展具有导向作用。从2004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农机化发展步入快车道,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政策实施前的33%发展到现在的63%以上。
安徽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的昌乾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武昌金多年来一直从事农机作业服务。农机合作社自2011年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合作社现在拥有8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30多台,联合收割机30台和各种配套机具80余台套,累计享受补贴资金310多万元,获得土地深松整地、小麦秸秆还田等作业补贴44.3万元。目前合作社农机作业面积达到16万亩,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机化发展。目前宿州市埇桥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
据了解,农业部、财政部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补贴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所需机具。同时强化绿色生态导向,要求各地要加大对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等绿色增产技术所需机具的补贴力度,力争做到应补尽补、敞开补贴。
针对农机化发展的薄弱环节,中央和地方财政都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为推动农机深松整地作业,2015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共投入农机深松作业补助15.4亿元,实施补助面积达6300多万亩;为推动农作物秸秆还田,江苏省财政今年预算安排8.8亿元省级补助资金;为推动水稻栽插和烘干机械化,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今年预算安排5000万元建设工厂化育秧中心与烘干中心。山东、河南、福建、江西、宁夏等省份加大地方财政投入,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全力以赴支持全程机械化的机具研发、燃油补助、服务体系建设等,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农机是农机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国农机工业得到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但是,农机有效供给仍然不足,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专家认为,要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发展,还需要补齐农机制造这个“短板”。应该继续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积极推进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支持鼓励老旧农机报废更新,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探索北斗卫星精准定位、自动导航、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上的应用,进一步推动农机装备升级换代。要积极推进农机工业实施《中国制造2025》,鼓励和引导农机制造企业、科研院所等加大农机装备研发创新力度,突破全程机械化所需关键环节机具的瓶颈制约。要加强在用农机具质量监督检查,推进农机产品质量性能提升。
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
全程机械化靠分散经营的小农户、小农机,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把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作为推进全程机械化的主要依靠。
江苏洪泽三河镇祥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梁加祥,从2005年就购买8台步进式插秧机从事水稻插秧服务,2011年成立农机合作社,不断扩大农机作业服务规模,农机作业面积达到15000多亩。目前大大小小的农机具300多台(套)。现在,随着当地农机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前的步进式插秧机已经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大型乘坐式插秧机、大马力拖拉机、大型粮食烘干机、大型植保机械等大型农机,农机服务范围也从最初的水稻插秧拓展到主要粮食作物的耕种收、烘干、销售、仓储等“一条龙”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机化的发展。
目前全国农机合作社数量达到5.65万个,入社成员数达到138万人(户)。农机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托管、承包经营、联耕联种等多种方式开展经营服务,年作业服务总面积达到7.12亿亩,约占全国农机化作业总面积的12%左右,服务农户数达到3887万户。全国农机合作社经营活动总收入达到814亿元,社均收入达到151万元。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各地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进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托管服务、租赁经营等农机社会化服务,切实提高了主要农作物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工商社会资本投向农机作业服务,推进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
全程农机化要取得突破性发展,必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要始终把农机化科技作为农业科技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来抓,大力推进农机化科技创新。实践证明,水稻机械精量旱穴直播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大马力拖拉机、大型复式作业机具、大喂入量联合收获机等技术和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都为推进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未来必须聚集优势资源,加强联合协同创新,主攻薄弱环节,增强高端智能高效农机化技术的有效供给,为全程农机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更多相关农机产业布局分析请查阅由中国报告大厅发布农机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更多农机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农机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