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了信托公司2016年二季度末主要业务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二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7.29万亿元,比2016年一季度末的16.58万亿元环比增长4.28%,同比增长8.95%,信托业正式进入了“17万亿元时代”。
尽管如此,信托资产规模风光的背景下却难掩信托业的下滑态势。2016年上半年信托业实现营业收入496.42亿元,同比下降8.75%;上半年信托业实现利润总额为339.27亿元,同比下降13.42%,继今年一季度以来,再次出现营业收入和利润“双降”的趋势。
仔细观察这份成绩单,有一项数据值得注意,那就是信托公司营业收入结构中,2016年上半年信托业仅取得投资收益97.5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9.75%,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也相应的由2015年同期的35.68%下降到19.65%。
附图:2015-2016 信托公司连续六个季度投资收益情况
据信托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统计,近六个季度以来,信托公司营业收入中的投资收益无论从绝对金额数还是相对比例来说都呈现出明显的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单季度投资收益金额和投资收益占比的最低值均出现在2016年一季度,分别为35.65亿元和16.58%,而2016年二季度单季虽然环比增加73.58%,但是相比于2015年同期水平直接腰斩,绝对金额从124.25亿元下降到61.88亿元,同比下降50.20%。
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反差,主要是因为不同于2015年上半年的大牛市行情,2016年上半年,股市走势震荡,整体赚钱效应不强,大幅影响了信托公司的投资收益。
反观信托公司原有的传统业务,在投资收益下降的情况下,及时通过转型创新弥补了整体营业收入的一部分“下降缺口”。虽然从绝对金额角度来说,2016年一季度以及二季度的单季信托业务金额并不出彩,但从信托业务占比角度来看,2016年两个季度的数据均超越了2015年四个季度的水平。
以资产证券化为例,今年二季度,中航信托发行了行业内首只类REITs产品;平安信托成功的在交易商协会注册信托型资产支持票据(ABN),拔得国内市场信托型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头筹;除此之外,全国首单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也在兴业信托与中国银行的合作下,成功发行,产品提供内部增信并设置和引入流动性储备账户,为不良资产处置和信托业务创新提供借鉴。
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行情改变了信托公司原有的一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传统信托业务和自营业务取得的投资收益同时发力,两条腿走路的模式逐步形成。但是,牛市行情的终结也同时宣告了信托公司两条腿走路模式的结束。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在投资收益大幅下降、陷入困局的情况下,信托公司已经回归主业、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求变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未来一旦《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落地,信托行业将独揽银行的非标资产,有望焕发“第二春”。
更多信托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信托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