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保险行业分析报告 >> 2015年我国医保支付标准政策分析

2015年我国医保支付标准政策分析

2015-06-16 13:51:43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在这一轮药价改革中,通过合理制定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探索建立引导药品价格合理形成的机制,是一个着眼点。医保基金作为重要的药品费用支付方,不能在改革中缺位,但当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和医保支付碰到一起,确实会暴露出很多深层问题。

  有的地方“抢跑”了

  在采访过程中,无论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还是国家卫生计生委新农合管理部门,在回应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如何出台时,均保持审慎态度。“相关政策正在制定中,由于涉及多方利益,太过敏感,目前并不适合过多谈论。”人社部的一位官员说。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年会上,该研究会会长、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东进认为,药价改革强化了医保作为团购主体的基础性作用,但不能误解为医保决定价格。

  与相关部委的审慎态度相比,一些地方却已经“抢跑”,赶在“发令枪”响之前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今年4月,重庆市出台《关于实施医疗保险药品支付标准(试行)的通知》,通过制定医保药品支付标准的方式,来促使医院、药店与药商议价,降低药品价格,媒体将其形容为“鼓励医院与药商砍价”。

  “这实际上是在明确医保支付价的前提下,通过医院议价采购并上报采购价的形式,以在下一个采购周期中动态调整医保药品支付价,达到降低药价、节省开支的目的。”瑞银证券公司分析师林娜表示,在医保资金趋紧和看病贵的民生压力下,医改“降药价”的思路仍将持续。医保部门参与药价改革之后,将医院这一强势下游作为议价主体,动态调整医保支付标准可能会成为普遍的做法,在更多的地方出现。

  林娜说,当前国内明确提出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改革的地区包括浙江、重庆、福建三明等地,其改革的共同特点是医保部门作为核心部门接手药价改革,明确鼓励医疗机构通过议价降低药品价格,并将议价的结果作为制定医保药品支付标准的基础。“从长期看,医保药品支付标准不会通过行政手段制定,市场化是大趋势。”

  “我们前不久组织相关企业对医保药品支付标准进行了专门研讨。按照市场规律,医院应当是药品招标采购的主体,但其话语权远远没有被释放出来。”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武滨表示。

  医保方也是议价主体

  “医院的主观能动性能否发挥出来,成为控制药品支出的重要因素。”林娜认为,从重庆的做法来看,二次议价的结余直接归属医院对其有激励作用,但医保支付价将随着采购价动态向下调整,医院可获得的利润有限,是否有动力二次议价从而降低采购价具有不确定性。

  据《2012-2018年中国医疗保险市场需求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如果大部分通过招标采购的药品,都能确定并动态调整医保支付标准,从而鼓励医疗机构直接与企业议价,这些药品将来很可能就不会再通过招标来完成采购,而是在明确医保支付价的指导下,由医院直接挂网采购。有专家表示,在我国尚难真正取消以药补医的现实情况下,将医保支付价和采购价之间的价差,作为合理利润返还给医院以维持其降价动力,也并非完全不可取。

  事实上,这也符合更多交由市场形成价格的药价改革方向,“但前提是医保基金管理方能够作为市场主体,真正参与其中,并在药品采购中发挥限价的作用。”一位医改专家说。与此同时,在住院用药方面,医保支付方式应该更多向按病种付费等总额控制的方式改革,使药品费用真正成为医院的成本,医院才有动力与医保共同控制药价。

  按照采访中不少专家的介绍,这也正是很多发达国家的现实做法。公立医院不提供门诊用药,医保实行按病种付费和预算管理,药品不是利润来源而是净成本,所以医院和企业是博弈主体。门诊用药主要通过社会药店提供,医保资金采用以支付价为核心的支付方式,药店低于支付价采购药品才能获得更多利润,这样又形成药店与药企博弈的格局。专家表示,当这种健全的市场格局形成,真正实现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之后,药价形成机制才会回归正常,药价才能总体回归合理。

更多医保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医保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