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报告大厅了解:近年来,受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拉动,二氧化碳产能持续较快扩张。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二氧化碳专业委员会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二氧化碳装置的生产能力已达980万吨/年,预计2014年达1050万吨/年。然而,由于应用研发力度不足,需求市场虽在扩张,但并不旺盛,导致目前行业供大于求,开工率不足。业内人士呼吁,二氧化碳下游应用开发亟须提速。这是中国化工报记者从日前结束的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第24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年会上获得的信息。
政策刺激产能不断扩大
中气协二氧化碳专业委员会统计结果显示,从1995年起到2014年年底,中国二氧化碳装置设计产能年均增长率在9.1%左右。
据了解,1985年之前,我国二氧化碳回收对象仅限于酒精发酵尾气,产品用于碳酸饮料。之后10年,合成氨、石灰窑排放气加入其中。1995年国家监督抽查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二氧化碳装置总产能约200万吨/年。1995~2008年,受市场需求推动,二氧化碳装置产能增长显著。
为鼓励对二氧化碳废气的回收和综合利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有关税收优惠政策。2009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要求政府为支持循环经济的研究开发、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实施设立专项资金,并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活动给予税收优惠。国务院颁发的《“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明确要求火电、煤化工、水泥和钢铁行业中开展碳捕集试验项目,建设二氧化碳捕集、驱油、封存一体化示范工程,并对相关人才建设、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做出安排。受上述利好刺激,2008~2012年,扩产和新投产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数量及产能进一步放大。
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建有二氧化碳生产装置。全国近60%的二氧化碳生产集中在长三角及鲁冀京津地区,其中山东省装置产能接近150万吨/年。全国二氧化碳生产企业280家(包括临时停产企业,统计企业产能均在1万吨/年以上),其中10万吨/年生产能力的企业29家。
近年来统计数据表明,总生产企业数量相对稳定,但单套产能增幅较大。新建装置产能基本在5万吨/年以上。企业数量最多的是山东省,其次为江苏省。民营企业数量占80%以上,企业规模通常较小,企业员工人数一般在10~40人。
目前,二氧化碳回收企业主要气源为化肥企业、发酵、石化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尾气,对电厂烟道气、垃圾焚烧气的回收提纯试点项目也在进行中。
应用不足开工率仅五成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0-2015年二氧化碳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了解,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综合利用尚处于需求推动下的企业自发行为阶段,产品主要应用于机械加工中的焊接保护及食品领域中的碳酸、啤酒饮料行业等。应用范围分布为:机械制造业占50%以上,食品添加剂用途占、20%,油田二次采油、煤田灭火等用途占10%,烟草浸制、消防、化工原料、水处理、食品保鲜等用途占20%。
中气协二氧化碳专业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鉴于产品储罐有限、无法长期存储的特性,除原料气因素外,装置的实际生产量可以大致反映市场需求量。2013年年底,二氧化碳产品装置设计产能980万吨/年,产量490万吨,市场需求490万吨,平均装置开工率50%左右。预计2014年年底二氧化碳产品装置设计产能1050万吨/年,产量预计570万吨,市场需求预计570万吨,平均装置开工率54%左右。
中气协秘书长洑春干告诉记者:“目前二氧化碳生产供大于求,主要由于政府对于二氧化硫减排的关注还只在回收层次,没有强有力政策支持其利用研发,更不用说组织全国力量去攻关。”
加速应用研究须政策主导
“大批煤化工项目上马,副产大量二氧化碳,市场压力越来越大。”洑春干表示,在国家节能减排要求和相应政策支持,以及碳税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行业扩能是必然趋势。产品销售半径将越来越小,区域性竞争或垄断加剧,工业级二氧化碳在低价运行将是常态。
他指出,APEC会议期间,习主席承诺二氧化碳减排,政府压力也很大。因此,加大二氧化碳产品应用领域开拓是各企业今后工作的重点,而这一工作的开展,政府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严格及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食品安全标准的重新修订,饮料行业将全部改用合格的食品级二氧化碳,因此食品级二氧化碳的需求量会逐渐增加。如果工业级二氧化碳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合格的食品级二氧化碳,是企业提高效益的一个方向。
不过,洑春干强调,食品级二氧化碳市场也面临饱和,企业不能一窝蜂上马食品级项目。而且,有证食品级企业产品质量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企业应加强自律,确保食品安全。
今年的二氧化碳市场,因北方三次采油中的大量应用而拉动。但这些二氧化碳经过净化处理,成本较高。业内人士称,将原料气直接用于油田三采的方式也值得考虑,这样可节省净化费用。
湫春干还指出,二氧化碳气井的开采,与当前减排形势背道而驰,目前政府仍未完全制止。如果气井开采能够完全禁止,将给工业级二氧化碳带来机遇。
更多二氧化碳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二氧化碳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