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了解,将语言服务纳入市场经济,是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语言服务和语言消费的发展将有力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可以预见,语言消费的产业化前景让人充满期待。
随着语言消费问题逐渐引起学界关注,语言的经济价值得以凸显。李宇明教授认为,人类的经济活动一开始便与语言密不可分:语言作为人的本质属性之一,与劳动力密切相关;语言作为信息的最为重要的载体,与组织经济活动密切相关;随着语言教育、语言艺术和语言技术的发展,语言知识也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徐大明教授认为,将语言服务纳入市场经济,是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语言服务和语言消费的发展将有力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可以预见,语言消费的产业化前景让人充满期待。
从文字到音像:语言消费的外延演化
语言消费可以看作是人们消费语言产品的行为,那些以语言本体、语言运用和处理作为核心主导要素的产品可被认为是语言产品,包括语言出版、语言翻译、语言创意等语言内容产品的消费,使用字库、输入法、语音合成技术等语言科技产品的消费,接受语言培训、语言康复、语言能力测评服务以及参加语言会展、欣赏语言艺术等综合语言产品的消费。不难看出,语言消费的外延已不再局限于语言本身。实际上,这一点在语言消费的整体历时变迁中也得以体现。当20世纪 80年代整个社会以文学为主要消遣时,语言在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如今,语言消费不再囿于语言的传统载体,音像媒介正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言消费方式大为延伸。特别是随着电脑、手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社交或传播各类信息的新媒体为代表的“语言消费活动”大量涌现,成为国民娱乐消遣的一种方式。
中国报告大厅、宇博智业市场研究员表示,鉴于这类活动遵循“登录—上网—传播—付费”这样的“生产—消费”路径,且其均利用网络技术传播话语,因此可将其看作生产意义的一种基于“语言自媒体”的消费活动。可见,语言消费的外延不再局限于同语言本体相关的语言能力产业,已经演化至涵盖语言内容产业(对语言内容进行整理、复制、组合、转换、创新等的产业,包括语言出版、语言翻译、语言创意、语言艺术等业态)以及语言处理产业(利用各种软、硬件技术和设备对语言进行储存、书写、传递、显示、复制、翻译、识别、理解等的产业,包括字库、输入法、文字处理软件、字形识别、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业态)的多模态阶段。传统语言消费仅考虑纯语言产品,当下的语言消费则将语言科技产品和综合语言产品等以多种媒体为载体的语言消费形式纳入视野,为语言服务的市场化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更多行业报告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3年学生语言练习机行业国内外渠道市场发展(投资)比较分析报告》。
从一维到多维:语言消费的主体进路
中国报告大厅、宇博智业市场研究员表示,传统的语言消费基本是单向的,语言消费者往往止步于一次性消费阶段——完成语言产品使用之后,很难有机会发表个人观点,无法向社会传播自己的看法。从传播学的角度讲,语言消费仅限定于自我世界当中,因此其主体进路表现出明显的一维性特征。从传统纸质媒介到多种新媒介的突破,语言消费外延的扩大打破了这种单向的消费进路与格局。特别是随着语言消费媒介新形式“自媒体”的产生与发展,普通语言消费者不但具备了更广泛的语言消费选择权,而且自己的“发声”也可以变为他人进行语言消费的基本素材。这实现了当下语言消费多向性的转变,使之表现出非线性的“互文”特点。此时,语言消费的主体不再限于孤立个体,而是呈现为一对多甚至多对多的群体性“语言游戏”。
这在类似的语言模因性用法中往往体现得最为明显,如某大学以“淘宝体”向学生发送录取短信。在“发—收—转”的过程中,参与者获得了不止一次语言消费的快乐。这种“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语言使用形态,体现了当下语言消费的取向。如今互联网上一个个“集结”,一次次的话语狂欢,众声喧哗式的语言生态充分展现了语言消费的怡情性。此时,语言消费的媒介不再只是封闭的文本,而成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语言消费的主体进路表现出一种辐射型或环型形态,消费语境呈现为多维、立体的消费空间。
从英语到汉语:语言消费的文化自觉
中国报告大厅、宇博智业市场研究员表示,另外值得重视的是,当下在语言消费中占据重要比重的语言能力产业,主要是围绕英语展开,而与汉语相关的产业则显得不愠不火。华中理工大学对在校学生进行了首次语文水平测试,结果令人震惊。学生总平均得分为63.9,75分以上仅占1.8%,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平均得分均不及格,博士生只有30%达到及格线。这一测试结果显示了令人困惑的反常现象——似乎学历越高,语文水平反而越低。这提醒我们,在整个语言消费中急需提升文化自觉。从国家与社会的角度讲,政府部门和相关研究机构需要着眼于国家和民族语言的长远发展,满足语言资源保护、开发利用需求,公民语言能力建设需求,语言法制建设需求,增强语言国际影响力的需求,提升语言文字标准化的需求等。
中国报告大厅、宇博智业市场研究员表示,在语言消费的文化自觉方面,需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语言消费的“文化自觉”的关键在于“自知之明”——对于汉语言文化能客观认识其优缺点,并适当地展开以市场为导向的消费引导,这是实现文化自信的基本条件。第二,语言消费的“文化自觉”的必要性在于应对汉语言文化有理性的评价,从而在国际化背景下的“文化转型”中提升文化“自主能力”,并在中华文化实现伟大复兴阶段的“多元世界”里拥有文化选择的自主权,进而实现汉语语言消费市场的自主开发。第三,语言消费的“文化自觉”目的不仅在于实现自身语言文化的国际占位,更要在世界文化大家庭中,能够取长补短,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各种文化能和平共处、联手发展的共处守则。诚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也是对语言消费“文化自觉”最终目的的精致写照。
更多语言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语言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