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经济疲软影响,我国外贸增速逐月下滑,6月份甚至出现了进出口双双负增长,连续7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的中国,1至5月份,港口国际集装箱吞吐量仅增长1.7%,较一季度的4.4%,回落了3.4个百分点,其中集装箱贸易量最大的欧洲方向增速仅为1.1%,美国方向增速稍好点为4.4%。考虑到6月份较差的海关数据,预计6月份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将更低迷。
受货源需求影响,上半年集装箱运价水平总体不如去年同期,尽管美东和美西线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了2%和3%,但由于权重较大的欧洲线大降了25%,直接拖累整体水平,导致上半年集装箱出口综合指数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1%。真正的市场大幅波动主要发生二季度,由于集装箱增速回落,为了抢占市场,各班轮公司不得不重开价格战,上海港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从一季度最高1245点,下跌到第二季的低点927.5点,降幅为25%,其中上海港的欧洲线运价下降最为惨烈,从3月的高点1423美元/TEU,下滑到6月份的低点514美元/TEU,创去年1月以来新低,降幅达64%,而北美线跌幅相对小些,但降幅也在 20%-30%之间。
上半年,国际干散货海运市场呈现前低后高态势,年初受中国春节长假及东南亚雨季不利因素影响,波罗的海国际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BDI)延续颓势,运价持续下探,最低曾跌破700点,3月份随着节后恢复、雨季结束,以及南美谷物逐渐涌入,在巴拿马型船领涨下,海运市场底部回升,BDI一度突破900点,反弹到936点,随后平稳回落,就在南美谷物即将进入尾声之际,海岬型船揭竿而起,推动BDI综指突破千点关口,6月底报收1171点,成为年内最高水平。
上半年,沿海航运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低迷,6月以来,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屡创历史新低,6月14日该指数历史上首次跌破千点关口,6月28日报收 976.7点。整个上半年秦皇岛到上海的平均运价为27元/吨,与上世纪90年代价格基本一致,但目前的经营成本较当时已上涨了近十倍,目前的运价水平已无法覆盖燃油和船员成本。而6月28日秦皇岛至上海运价又下跌到23.6元/吨,市场低迷惨不忍睹。
更多运输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运输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