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打击积极性
目前国内在盐业管理方面仍有不利于盐化工发展的问题。除了部分企业仍无法完全实现自主采购外,在资源利用方面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比如一些企业在生产某种盐化工产品的同时,要副产其他盐类产品,其中副产量最大的当数
氯化钠。而由于国内现在实行
食盐专卖政策,企业就不能把这些氯化钠作为商品出售,哪怕作为工业盐销售也行不通。这些企业不得不把副产的氯化钠当作废渣四处堆放,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企业不得不把全部生产成本都摊在主产品上。一方面矿藏资源价值无法充分体现,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盐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污染治理有隐患
新盐化工项目生产
聚氯乙烯主要采用电石法,但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淘汰电石法聚氯乙烯。我国国家发改委也在2007年11月发布了《氯碱(烧碱、聚氯乙烯)行业准入条件》,并自2007年12月1日起开始执行,对电石法聚氯乙烯项目实施准入制度。尽管因为石油资源短缺、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使乙烯法聚氯乙烯企业成本上升和利润下降,给电石法聚氯乙烯留出了空间,但是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大、能耗高问题仍然不容小觑。此外,电石法聚氯乙烯的增长还直接拉动了电石的过快增长,不利于解决国内电石生产的电耗高、污染大问题。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在新
投资的盐化工项目的烧碱生产技术上,大多选用的是离子膜法,但其核心技术――离子交换膜目前在我国主要依靠进口。有专家指出,在我国尚未掌握离子膜
制造技术之前, 要适时适度发展离子膜法烧碱。近年来,离子膜法烧碱企业的规模呈现飞速增长的趋势,但这种规模过度扩张的背后却存在着“使用超前, 研发滞后”的问题。以每万吨离子膜法制碱装置约需一百平方米离子交换膜计,2006年全国新建和扩产烧碱产能394万吨,仅购膜大约折合人民币3亿元,并且我国的离子膜平均使用寿命只有2.5年,高额的购膜费用增加了离子膜法烧碱的生产成本。目前全球范围内烧碱过剩和产品同质化趋势使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没有核心技术难免受制于人,甚至失去市场话语权。
更多氯化钠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氯化钠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