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化工行业分析报告 >> 中石化154亿资产减值之谜:为私有化埋单

中石化154亿资产减值之谜:为私有化埋单

2011-04-06 08:59:0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净利润707亿,史上最高,增长12.8%。上市第十年,中石化交了一份看上去很美的2010年成绩单。

    但相比老对手中石油1399亿的净利润、35.6%的增长率,仍显单薄。即使是中海油,2010年净利也有544亿,增长率更是高达84.5%。“三桶油”相较,中石化增速最慢、惊喜最少。

    不少分析人士坦言,至少,和此前预期相比,这不是一份让人惊喜的成绩单。

    中石化到底怎么了?

    答案的关键在中石化突然间大手笔计提的154亿资产减值损失。

    154亿资产减值:

    史上第二次大洗澡

    市场的失望不言而喻。年报公告后,中石化股价连续小跌两天,累计跌1.5%,短暂微弹后,又继续下探。中石油的待遇则大不一样。从公布年报第二天开始,中石油连续收获了6根阳线,累计涨3.54%。

    不少分析人士也对此深感困惑。年报公布前,中石化给出的信号甚是积极。“1月份去调研,当时公司高管说每股收益可达0.9元”,上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回忆,“结果却只有0.82元”。

    在前述分析人士看来,中石化业绩低于预期,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受油价大涨影响,中石化2010年第四季净利大幅下滑,净利只有143.16亿,仅占全年净利的20%。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中石化冷不丁大幅度计提了154.45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比去年计提的74.53亿多出了79.92亿。其中,商誉(无形资产)减值62.77亿,固定资产减值75.67亿。相比之下,中石油仅计提了44.08亿的资产减值损失,只有中石化的29%。

    “这个问题,我们把它当成重点看待。”上海一位知名分析人士表示。

    这是中石化上市十年以来,第二次大规模地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中石化第一次大规模计提发生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当年计提了166.17亿资产减值损失。同期,中石油也计提了247.65亿的史上最大规模资产减值损失。

    如此大额的计提让分析师们措手不及。在2010年三季报上,中石化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只有21.87亿。一切发生在年度资产减值测试后。

    这样的资产减值计提对业绩的影响是实质性、不可逆转的。按新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的规定,“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从2007年开始计提后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

    历年年报显示,2006年以来,中石化每年都计提减值损失,累计计提479.77亿,平均每年计提96亿,而期间中石化的年平均营业利润为611.74亿,相当于平均每年计提掉中石化15.7%的营业利润,对业绩吞噬甚多。

    东北证券分析师王伟纲也在研报中指出,154.45亿资产减值增加导致当期EPS减少约0.065元,是业绩低于预期的原因。

 为5年前私有化埋单,62.77亿商誉蹊跷计提

    困惑还在于,中石化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点计提如此之大的减值准备?

    年报披露,中石化最大的两块减值损失是商誉和固定资产。其中,62.77亿的商誉(指收购成本与所获得可辨别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异)减值损失主要来自石油大明、齐鲁石化和扬子石化。石油大明计提了13.61亿,齐鲁石化计提了21.68亿,扬子石化计提了27.37亿。

    正是对这三家子公司商誉的计提,让分析师们连连说“看不懂”。

    “计提的62.77亿商誉减值损失很奇怪,这几家被计提商誉损失的子公司是几年前买的。”北京一位分析人士的疑惑颇具代表性。

    追溯这三家公司的历史,这笔关于商誉的计提其实根源于由2006年中石化发动的那场声势浩大的“私有化”运动。2006年2月25日,中石化董事会通过斥资143亿现金要约收购旗下齐鲁石化、扬子石化、石油大明、中原油气四家A股上市子公司的全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决议。经一番复杂流程后,中石化顺利完成收购。

    其中,中石化对中原油气的收购价为30.91亿,溢价13.2%;对石油大明的收购价为27.51亿,溢价16.9%;对齐鲁石化的收购价为33.82亿,溢价24.4%;对扬子石化的收购价为48.83亿,溢价13.2%。

    当时,市场对中石化的收购价格反应不一。据当时媒体报道,以上4公司小股东当时对定价多有异议,认为收购价偏低。而中石化内部则认为,若非中石油提前泄露了私有化的消息,如果在2005年7月20日之前进行,最多只需支付90多亿,这笔收购其实多付了50多亿。中石化当时确实觉得"贵了",收购当年,对这四家公司记入的商誉总和为76.48亿(143亿收购成本减去4公司可辨别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5年后,这笔收购到底给中石化带来了什么?

    2008年,中石化首先对中原油气的商誉计提13.91亿减值损失;2010年对石油大明、齐鲁石化和扬子石化计提共62.57亿商誉减值损失。至此,4家公司76.48亿商誉全部计提完毕。

    “这说明中石化觉得,要约收购的这些公司盈利能力没有达到当初的预期。后果是,中石化2008年、2010年的业绩被侵蚀了一些。”广州一位资深审计师表示。

    资产减值背后的焦灼

    对此,一位跟踪石油行业长达20年的资深分析人士并不认同:“这些资产其实是很值钱的,但中石化假装它不值钱。相比5年前,机器钢铁都涨价了,按重置成本计算肯定要高于现在的账面价值。从当时的环境看,143亿的收购价并不吃亏。”

    事实上,这四家公司自被中石化收购以来,除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亏损较多以外,业绩表现一直不错。以扬子石化为例,2006年-2010年,净利润分别为20.32亿、29.03亿、-29.48亿、28.88亿及23.25亿。

 前述资深人士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中石化出于盈余管理的需要,在业绩好的年份大洗澡,等同于加速折旧把业绩推后释放,减少业绩波动。

    而资产减值的业务部门看,中石化154.45亿的减值准备主要来自化工业务部和炼油业务部,减值亏损分别为51.21亿和49.02亿,仅齐鲁石化和扬子石化就共计提了49.05亿。

    对此,前述资深人士认为,这可能是中石化要为自己的炼化业务受油价影响造势,从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在资产巨额减值的冲击下,中石化与老对手中石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010年,中石油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398亿,几乎是中石化707亿净利的两倍,两者相差691亿。而2009年,两者净利差距仅418.83亿。

    业界将两者盈利差异的根源归结为战略定位不同。中石油长于上游勘探业务,中石化擅长下游炼化业务。在油价高歌猛进的形势下,中石油的盈利优势越发明显。

    “事实上,中石化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战略定位进行修正,加大了勘探业务比重,强调产业链一体化。”前述资深人士指出。2010年,中石化勘探板块营业利润467.25亿,比去年增长225.82亿,是四大板块中盈利最大、增速最快的。

    而最能体现中石化核心竞争力的炼油板块却随着油价高涨大幅下滑,2010年营业利润却从2009年的274.77亿下滑至148.73亿,下降了36%。

    尽管如此,中石化勘探业务较中石油差距仍然巨大。从油气储备看,中石油探明储量是中石化的3.23倍。年报披露,2010年,中石化剩余原油可采储量2888百万桶,剩余天然气可采储量6447十亿立方英尺,合计3963百万桶油当量。而中石油原油探明开发储量7605百万桶,天然气探明开发储量31102十亿立方英尺,合计12789万桶油当量。

    在上述资深人士看来,这是历史定位问题所致。“国内很多勘探项目都给中石油,不给中石化。即使在海外扩张上,中石油也具有绝对优势。在老外看来,中石油首先是石油公司,而中石化首先是石油化工公司。”

    而市场也毫不客气地对中石化低估值。目前,中石化市盈率仅10.4倍,而中石油市盈率为15.6倍;中石化总市值5985亿,只有中石油19285亿总市值的31%。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