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2010年,诸多行业纷纷在后金融危机的复苏中交出了满意的成绩单,发电设备制造业也走过了持续、平稳发展的一年。如果较此前的金融危机时期,复苏是2010年发电设备行业的主题。那么,2011年行业将面临怎样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发电设备行业无论在产品产量还是在技术创新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下一步,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更需要找准自身的定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立足高端,不要单纯追求千瓦数,更要追求单位千瓦数的利润水平。”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与科技装备司装备处处长王书强指出。
出口大幅增加
“十一五”期间,我国装备制造业呈现强劲发展态势。2006~2010年,装备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25%,其中发电设备产量居全球第一。
“截至2010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9.79亿千瓦,预计到2015年,全国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4.36亿千瓦,‘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8%。”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部副主任沈江此前表示,在“十二五”时期,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在结构上将发生变化,煤电比例将从70%下降到64%,风电、水电及核电等清洁能源的比例将得到很大提高。
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电设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发电设备行业设备总产量基本同2009年持平,达到1.17亿千瓦。其中火电完成8235万千瓦,占70%,较2009年减少2%;水电完成1817万千瓦,占16%,较2009年减少14%;风电完成1430万千瓦,占全部产能12%,同比增长33%;核电实现较大发展,完成200万千瓦,同比增长21.2%。
同时,在“十一五”阶段,出口是我国发电设备行业发展进程中的亮点之一。
2007年,我国发电设备出口机组499万千瓦(按发电机计,以下同);2008年出口机组1452万千瓦,同比增长291%;2009年出口机组1648万千瓦,同比增长13%。出口交货值逐年上升,2007年发电设备出口交货值8.7亿美元,2008年出口交货值18.3亿美元,同比增长95.2%;2009年出口交货值21.2亿美元,同比增长16.4%。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我国发电设备出口已占年产量的15%左右。在此前举行的“2011年发电设备准备会”上,记者获悉,2011年我国发电设备出口有望再创新高。预计2011年出口水电机组、火电机组共88套,2222万千瓦(按发电机计),占发电设备的17%,其中水电机组29套,127万千瓦;火电机组50台,2095万千瓦。与此同时,出口机组的单机容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由单机20万千瓦、3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出口为主,发展到出口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供货方式由单机出口向设备成套出口转变。出口国家也呈多样化发展,由传统的东南亚市场逐步向非洲、中东、南美、欧州延伸。
市场形势仍严峻
尽管目前我国发电设备市场较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已回暖,2010年发电设备市场状况已悄然发生转变。
“在2010年的发电设备市场,水电和太阳能光伏市场有较为明显的回暖迹象,但国内火电设备市场持续疲软,核电市场基本上还处于调整状态,风电市场尚在发展期,但竞争日趋激烈,电站服务产业的市场开拓也面临较大的困难。”东方电气[35.442.37%]集团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总结2010年的发电设备市场。
近年来,我国电站建设步伐逐渐放缓,电源投资结构的调整步伐持续加快。尽管目前火电仍占据着能源供应的主要地位,但其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我国能源生产加大了清洁、新兴能源的比例,国内新建火电项目呈现下降趋势,常规火电市场形势严峻。
“现在明显感受到国内火电招标项目减少,这或将影响行业未来两年的发展,而且新签合同价格也明显下滑,急需加强行业协调,缓解价格下滑趋势。”上海电气[8.950.90%]电站集团市场销售部副部长陆建根告诉记者。
同时,由于国内经济环境多变、已签合同等待核准审批等原因,企业在手合同执行不确定性增加,原材料价格起伏不定,汇率变化难以预测,海外项目风险加大,这些因素也导致了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目前发电设备企业正在积极采取措施缓解上述不利因素,其中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在降低合同执行风险方面所采用的“风险控制评估模型”,使计划排产与用户需求更趋合理,得到了业界专家的一致肯定。
此外,为缓解常规火电市场下滑带来的影响,目前以“三大动力”集团为主的设备制造企业正在将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
据悉,“十二五”时期,水电重点开发金沙江、大渡河等水电基地;核电将在沿海地区得到快速发展;风电方面,今后十年将建设7个千万千瓦级的发电基地,相当于建立7个三峡,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内蒙古以及江苏等地。
然而,面对急剧升温的清洁能源装备市场,国内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却多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由于核电站建设周期长,设备供应能力受到一定限制,短期内核电比例难以快速提高。现在很多核电站拖期的主要原因是设备做不出来。”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郝卫平在“2011年发电设备准备会”上表示。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设备拖期问题,设备制造企业也表达了自己的苦衷。“技术多样化增加了企业技术准备与生产制造难度。”据一位哈尔滨电气集团的部门负责人介绍,仅就第三代核电而言,由于三代技术AP1000、EPR技术含量高、难度大,企业在满足国外技术要求的同时,还需要满足国内法规的要求,造成技术转换难度大、周期长。
另外,AP1000升级版本过多,企业重复工作量大、原材料采购难度大等因素,造成设备企业交货期难以满足客户需求。
“目前,我国核电产品种类繁多,涉及到的标准有ASME、HAF、TSG、RCC-M、ISO9001等标准。有时一个核电项目需要同时执行几个标准,技术标准过分拔高,现在如何更好的建立和实施标准体系,确实让我们设备企业很头疼。”在“2011年发电设备准备会”期间,众多设备制造企业呼吁:尽快建立中国自己的核电标准体系,并在“十二五”阶段,对大型锻件、配套材料、焊材的国产化给予更多重视与支持。
从量变到质变
记者在“2011年发电设备准备会”上了解到,一些主要发电设备制造企业2011年生产总量安排都略高于2010年的实际产出。全行业预计生产安排达到1.29亿千瓦,较比2010年上升10%。其中,核电设备制造贡献最大。
在肯定核电对于能源结构调整的作用的同时,王书强也表示,目前我国核电装备制造领域更似“贵族俱乐部”,虽产品附加值较高,但对制造企业的技术、管理要求较高,更重要的是“未来核电产业不可能每年维持如此高速的发展”。
他鼓励企业将目标放远,关注正在成长中的产业。“未来水电的发展空间可能要比火电大,而随着风电、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抽水蓄能设备也将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王书强预计。
根据此前媒体披露,我国抽水蓄能电站2020年规划装机目标将大幅提升,原计划为5000万千瓦,实际有望提升到1亿千瓦。“从中长期看,未来10年抽水蓄能电站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翻一番。这对于发电设备制造业而言将是新的增长点。”业界专家表示。
与此同时,2010年频频出现的风机质量问题也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2011年风电发展或将面临调整。“我国风电产业在‘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将上一个新台阶。但是以后希望制造企业更关注风电的发电量而不是装机量,这涉及并网问题,也有风机质量问题。”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李冶指出:“风机在恶劣环境中运行,要做到高可靠性、高寿命非常不容易,德国能够实现风机的免维护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所以下一步我们仍将强化质量,以避免全国遍地都是风车,但是一年发电量没多少的情况出现。同时,在风电领域,我们希望真正打造出一两家在世界上能够站得住脚的企业。”
综合目前发电设备行业现状,王书强预计,目前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趋于下降,未来中国发电设备市场很难维持此前的高景气度, “在此阶段,企业应抓住机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技术研发创新,在目前的市场格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规划下一步发展。越是在企业境况好的情况下,越要进行结构调整、技术储备,才能维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他强调,“不要一味追求单位千瓦数,更要追求单位千瓦数的利益水平。”
更多发电设备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发电设备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