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0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昨天集中出炉: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持续上涨、货币供应量继续增加。10月份CPI增幅也将于今天公布,由于猪肉、食用油等食品价格涨势仍未得到缓解,预计10月份CPI将维持较高增速。
这一个个不断攀升的数字都在传达着同一个的讯息:中国经济依然过热,今年以来的紧缩型调控措施到目前为止尚未取得预期效果。新的调控措施也许已在酝酿之中。
最近数月,中国贸易顺差增幅已持续放缓,10月份出口1077.3亿美元,增长22.3% CFP资料
低于预期的新高:顺差270.5亿美元
中国强劲的出口在10月把贸易顺差推上了历史新高。海关总署昨天发布报告称,10月份当月贸易顺差为270.5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创历史新高。不过,该数据低于之前的300亿~310亿美元的预期。
顺差增幅持续放缓
10月份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为1884亿美元,同比增长23.6%;其中出口1077.3亿美元,增长22.3%;进口806.7亿美元,增长25.5%。
今年1至10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7593.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5%,增速与前9个月持平,进出口规模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1至10月贸易顺差累计2123.6亿美元,同比增长59%,比前9个月的贸易顺差增幅减缓10.2个百分点。
事实上,最近数月,中国贸易顺差增幅已持续放缓,从2006年第四季的年增102%下降至2007年第一季度的99%、第二季度的75%和第三季度的50%。
汇丰经济学家屈宏斌指出,在进口加速增长的推动下,中国10月份的贸易顺差小于预期,这是个好消息,这正是中国及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愿意看到的景象。
另一点值得关注的是,10月份的进口又较上年同期增长25.5%,大于21.2%的预期增幅。屈宏斌分析称,全球油价飙升和商品价格上涨是中国10月份进口大增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人民币升值、政府数次调低出口退税率以及近期出现中国出口商品的诸多质量纠纷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人民币加速升值
当然,贸易顺差增幅的下降势必会影响到GDP的增速。雷曼兄弟发表的研究报告就称,鉴于中国贸易顺差已扩大至GDP的8%左右,按年增幅从50%回落至30%,将减少名义GDP增速1.6个百分点。
雷曼兄弟同时预测,今年11月和12月中国贸易顺差增速将从10月份的14%回升至30%左右。“10月份中国进口额年增长25.5%,高于9月份的升16.1%,主要因为2006年10月基数较低。”报告预计,尽管中国贸易顺差增幅出现回落态势,但其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难以舒缓。
昨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继前一交易日突破7.42关口后,小幅走高22个基点,报7.4140,连续第三个交易日创出汇改以来新高。
对此,花旗经济学家沈明高也表示,中国可能需要加快人民币升值,帮助稳定出口、加强进口,因为中国的贸易趋势仍不清晰。
“10月份进口更强劲地增长未必引致乐观情绪,因为总体趋势依然不统一。”他表示,除非确信投资或消费正在真正加快上升,否则很难说进口增长将持续上行。
M2增速反弹5062亿元储蓄大搬家
央行昨天公布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也呼应了海关总署的贸易数据。在贸易顺差带来新增流动性的影响下,中国10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人民币39.42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47%,增速略高于9月末的18.45%。
中国央行2007年将M2增长目标设定为同上年一致,仍为16%左右。10月已经是M2增幅连续第九个月超过央行16%左右的增长目标。
由顺差带来的新增流动性同样让对信贷增速的控制难上加难。10月份当月新增贷款人民币1361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1192亿元。加上今年前9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36万亿元,中国今年迄今新增人民币贷款额已经累计达到3.5万亿元,明显超过2006年全年3.18万亿元的人民币贷款额。
中国央行在年初设定的2007年新增贷款目标为2.9万亿元。然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年中时提出,预计银行业2007年全年贷款增速将维持在15%左右,这相当于预计今年全年新增贷款额在3.66亿元左右。而目前,仅剩1600亿元的空间显然无法满足接下来2个月的贷款需求。
在货币供应增速高企的同时,居民储蓄分流也颇为惊人。根据央行的金融报告,10月份居民储蓄分流仍在继续,10月份居民户存款下降5062亿元,同比多降5052亿元。
央行分析认为,月末新股发行,企业、个人申购新股致使10月份各项存款下降较多。此前,央行上海总部发布信息称,10月份上海金融机构存款单月下跌量创历史新高。分析人士认为,个人购房首付增加和房贷提前还款现象有所增多,也减少了部分居民储蓄存款。
今日公布CPI 年底前或再加息
如果说贸易顺差和M2增速的走高,均为央行继续出台调控措施作为参考的话,那么今天出台的CPI数据将成为决定性因素。
PPI再度回升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CPI先行指标———PPI(生产者价格指数)显示,10月份PPI较上年同期增长3.2%,增速延续加快势头,并明显高于9月份的2.7%,仅略低于1月份的3.3%,为年内次高水平。
国家统计局指出,推动10月份PPI上涨的主要原因仍然是食品价格。今年10月份食品类出厂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上涨8.6%,增速快于9月份的8.2%,创年内新高。
同时,钢材价格持续大幅上涨,也推动工业品出厂价格飙升。10月份普通大型钢材较上年同期上涨9.5%,增速高于9月份的8.5%;普通中型钢材上涨16.5%,高于9月份的13.1%;普通小型钢材涨幅高达18.8%,高于9月份的17.9%。
此外,10月份原油出厂价格扭转了此前同比下降的趋势,较上年同期上涨4.2%,此前9月份原油出厂价格较上年同期下降3.9%。
PPI再度回升意味着工业品价格增速继续加快,预示未来消费物价上涨压力加大,或导致更多紧缩措施出台。
年前第6次加息将至?
面对昨天公布的数据,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预计,今年年底前,央行很有可能会再加一次息,而已经上调了9次的存款准备金率恐不会再做调整。
加息与否的主要依据CPI今天将公布,市场预期10月份CPI增幅将反弹至5.9%。由于猪肉、食用油等食品价格涨势仍未得到缓解,预计10月份消费价格将维持较高增速。国家发改委下属智库———中国国家信息中心昨天就表示,预计第四季度CPI会上升至5.9%。“事实上央行别无选择。”高盛中国经济学家梁红表示,“如果物价上涨的预期持续存在,只要CPI超过了存款利率,大批资金就会从银行流出。这只会进一步加剧流动性过剩的状况。”她补充说,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陷入一个循环,唯一的办法就是大幅度加息。
事实上,尽管央行今年已经连续5次提高了利率,但目前实际利率仍然为负。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实施长达4年多的负利率政策。梁红指出,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中国房地产价格一路飙升,也催生了资产泡沫。
而就在10日,央行刚刚宣布第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13.5%的历史最高水平,也创造出了全球之最。张军表示,存款准备金率再上调的话过于频繁,也可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年内再度调整的可能性不大。
专家视点:“调控不能只靠央行”
面对昨天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博士表示,未来一些数据会继续上涨,而资产市场可能出现一定的降温。他同时指出,宏观调控不能继续让央行独力承担过重的责任了,其他部门也需要分担一些,运用本部门能够采取的工具。
“商品价格会继续上涨,这不仅仅是因为货币供给增长,也因为国际市场价格上涨传递。”梅新育说道,“至于某些资产市场,我觉得很有点高处不胜寒的味道,股市可能是正在经历一场比较货真价实的调整,房地产市场也有些疲软了。”
梅新育指出,调控收效一来需要时间,二来调控效果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国际协作,在这个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中,中国虽然是大国,但也无法独力左右本国宏观经济走势。“如果没有调控措施,现在情况会更严重。”
梅新育坦言,未来的调控已经不能只依靠央行了,各部门都应该积极发挥作用。“有些东西是要继续,等待收效,而不是三天两头出新政策。”梅新育表示,“但是有一点应该是可以做的,就是加大力度,要求其他主要经济大国与中国在合理原则下强化国际协作,这样调控全球经济才能有效果。”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则预计,到今年年底,经济数据已不会有太多变化,而明年则是重点。他指出,从政治层面上讲,明年中国的政府将换届,这会影响宏观政策的实施。另外,明年还有奥运会这样的大事件在中国举行,这对政策的制定会带来严峻的挑战。
“明年,中国的经济形势将进入调整期,资本市场和房市都将进入调整。”张军表示,在他看来,眼下最要紧的是给房市降温,而从中长期看,加大资金向境外分流以及人民币升值是重中之重。
“奥运会后,流动性问题将依然存在,一旦房市被控制住了,股市就是这些资金最好的去处。因此,资本市场的扩容和拓宽海外投资渠道就尤为重要。”
更多经济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经济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