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支付如火如荼的今天,就连街边的摊贩也尝试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那些不会使用移动支付工具的商家,越来越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境地。日前,蚂蚁金服发布了2016年中国人全民账单。账单数据显示,2016年支付宝APP用户规模达4.5亿。2016年支付宝APP市场分析如下:
据支付宝发布的2016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有4.5亿用户使用了支付宝。其中71%的支付通过移动端进行,较2015年的65%高6个百分点。大陆消费者最爱的前五大扫货地点分别是:韩国、香港、泰国、澳门、台湾。中国“千禧一代”成为中国经济主流力量,80后人均支付金额已超过12万元,90后使用移动支付比例高达91%。目前1亿花呗用户中,千禧一代占了86%,大陆每4个90后,就有1个使用花呗。今天大陆的影响力消费者和40年前、甚至近100年前的消费者相差甚远,很大程度不是来自中产阶层,而是来自千禧一代。
如果从人均支付金额上看,最“壕”的还是上海人。数据显示,上海2016年人均支付金额达到14.8万元,是2015年的近1.5倍,随后是浙江、北京、福建、江苏,这五个沿海省份和直辖市的人均支付金额均迈入“10万”时代,而在2015年,仅仅只有一个上海达到了这个水平。
从支付总额来看,“土豪三省分别是:沿海的广东排名第一,占到全国的16%,随后是浙江、江苏。
从移动支付渗透率来看,移动支付占比最高的不是北上广一线城市,而是内陆的西藏。西藏以90% 的移动支付占比排名第一,随后是青海、甘肃,远远超过沿海省份。
从2012年开始,西藏移动支付比例蝉联冠军。支付宝年度账单数据显示,2016 年西藏人均手机充值16.7 次,远高于其他地区。
移动支付不仅体现在消费上,还有亲友之间的红包。2016年,在发红包排行榜上,广东汕头人最豪爽,第二名是2015年夺冠的福建漳州人民,接着是福建莆田,前三名城市人均发红包金额都超过5000元。
2016年使用花呗支付的笔数超过32亿笔,比上一年增长了344%。目前,借呗累计服务用户超过120万人,累计放款超过3000亿元。
在1亿花呗用户中,80后和90后这两个群体占了86%。每4个90后,就有一个在用花呗。2016年,在用户用花呗的消费中,花费最多的是美容护肤类(包含美体、精油)。
在支付宝统计的跨境消费数据中,中国人最爱的前十大扫货地分别是:韩国、香港、泰国、澳门、台湾、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德国。2016年,支付宝跨境扫码付单笔最高消费268645元,用户来自北京市。
此次“支付宝账单”的新鲜出炉,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于支付方式变革以及消费文化转型的审视。“支付宝账单”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自己、观察社会的窗口,让身处消费社会的我们再一次反思自己、调试自己。
对于年轻人来说,移动支付方便快捷;对于商家来说,移动支付不仅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效率,也免去了收到假币的风险以及找零钱的麻烦。移动支付让商家和消费者实现了互惠互利,自然提升了他们的参与热情。
消费作为一种将老百姓的需要、认同、情感、审美结合起来的经济活动,是对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的外在呈现。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青睐;移动支付的方兴未艾,让一些年轻人已经习惯出门不带现金或者只带少量现金。
移动支付的蓬勃发展不仅让大中城市的人们受益,也让偏远地区、落后地区的人们享受普惠金融带来的便利和好处。以笔者生活在湖北农村的亲人们为例,以前他们要缴纳手机话费,不得不骑着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到集镇上的网点去缴费;现在却可以使用手机充值的功能,足不出户就解决了问题。
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移动支付在带来了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风险。一方面,移动支付的安全漏洞为一些喜欢走捷径的人们找到了“生财之道”,消费者需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另一方面,移动支付可能会让老年人、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陷入困境,需要进行相应的“弱势补偿”。
而和现金交易相比,移动支付缺乏“肉痛感”,让欲望号街车难以停在该停的地方;直到看到“支付宝账单”之后,一些年轻人才会产生“钱到底上哪儿”的追问。难以实现消费欲望和经济承受能力的平衡,让他们的“支付宝账单”只是看上去很美好。尽管他们也会信誓旦旦地说“管住双手”,有些时候却难以做到。
移动支付的方兴未艾,有助于塑造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社会。
更多APP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APP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