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菜篮子”重了,高价菜从春节前吃到现在,大爷大妈买菜不是论斤称而是论个买了,而猪肉更是涨个不停。3月CPI同比涨2.3%。
3月物价数据延续了自2015年年底以来的回暖趋势。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3%,涨幅继上月后继续维持在2%以上。
其中城市上涨2.3%,农村上涨2.2%。食品烟酒价格同比涨6.0%,鲜菜价格涨35.8%,畜肉类价格涨16.5%(猪肉价涨28.4%),鲜果价下降10.2%,蛋价下降5.8%。1-3月平均CPI比去年同期涨2.1%。更多最新食品行业分析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食品加工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专家表示,3月CPI走高的主要原因是猪肉和鲜菜等食品价格强势上涨;而稳增长政策效果开始显现,投资回升拉动工业生产,则是带动PPI回暖的主要原因。目前,CPI环比涨幅由正转负,通胀的压力已经有所减轻,预计未来物价上涨空间有限,货币政策将保持基本稳定,降息的可能性较低。
一般来说,春节过后,蔬菜特别是猪肉价格本应步入回落通道,但今年物价却似乎“热情高涨”,“姜你军”“蒜你狠”“向前葱”重出“江湖”。对此,多位专家表示,3月CPI上涨主要归因于食品价格的推动。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表示,从同比看,3月份CPI同比涨幅与上月相同,部分分类涨幅较高。前期全国低温寒潮影响了鲜菜的生长,与去年3 月相比市场供应相对不足,鲜菜价格同比上涨较多,涨幅达35.8%,影响CPI上涨约0.92个百分点。由于前期猪肉价格长时间低迷,养猪场户积极性受挫,导致生猪存栏下降,生猪产能处于近年低位,市场供应偏紧,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8.4%,影响CPI上涨约0.64个百分点。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认为,近期物价上行主要来自食品价格上涨。他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猪肉、鲜菜同比涨幅显著值得关注,目前猪肉市场供需缺口较大,生猪从繁育到育肥出栏还需半年以上,预计猪肉价格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表示,从猪肉价格的运行周期来看,目前并非处于供求关系非常不平衡的阶段,短期供应不足是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蔬菜在短期内供求矛盾也比较突出,而从长期来看,城市周边地区的土地供给处于偏紧状况也是一大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食品价格的强势上涨引发了市场对于未来物价走高预期。对此,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周景彤表示,尽管3月CPI同比涨幅与2月持平,但环比涨幅由正转负,表明物价上涨压力有所减轻。实际上,不论是2月的涨还是3月的跌,原因都是季节性的。3月环比下跌,一是由于春节结束后蔬菜等食品价格涨幅显著回落;二是因为春节假日影响消退,机票和旅行社等服务价格下降;三是节后务工人员返回城市,部分服务价格涨幅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