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行业的许多趋势都是由提高效率、改善质量和制造成本降低的需求所驱动。美国仍然是生物类似物研发的主要国家,也是生物类似物最大的市场。其他几大生物类似物研发和上市的国家及地区主要是欧洲、印度和中国。新生物工艺技术设施和生产线中的很大一部分最近已经上线或正在建设中,将完全或大部分用于生物类似物的生产加工。
2018年以来医药行业的并购呈现需求急迫,覆盖面广,金额巨大等特点,面对如此如火如荼的并购热潮,其背后政策助推透露出国家高度关注的信号。
早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大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落后企业退出,着力化解药品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水平低等问题,支持药品生产企业兼并重组,简化集团内跨地区转移产品上市许可的审批手续,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提高医药产业集中度。
梳理发现,医药行业并购扩张在2018年5月和6月迎来了一个小高潮。其中不乏上市公司之间互相整合,6月份华润医药并购江中药业便是医药上市公司互相整合的一个典型案例。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吉药控股也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完善医药产业链,本次收购普华制药是公司的产业布局迈出的坚实一步。
医药行业分析显示,吉药控股主要从事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治疗范围涵盖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以及肿瘤、妇科疾病、风湿骨病等。普华制药主要从事中成药、化学药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治疗范围眼科、皮肤科、肌肉骨骼系统等。
交易完成后,吉药控股将提高其在中成药、化学药等领域的竞争优势,并将其产品种类拓展至眼科等领域,从而进一步优化业务产品组合。吉药控股表示,未来公司将充分利用普华制药的细分产品优势,继续加大在眼科用药方面的投入,提升标的公司产品品质和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随着医药物流热的兴起,这一格局正在逐渐改变,医药物流领域已江山初分。实力型国有企业凭借其几十年的资本、网络积累雄踞一方,一些民营企业凭借灵活的机制迅速崛起,外资企业也密切关注国内市场的变化伺机进入。
2016年底,全国取得由省级药监部门核发的“开展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确认件”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已有123家。包括中国邮政、顺丰及UPS等在内的3家企业已陆续进入医药物流市场;其中,早于2015年中国邮政拿下了福建省的基本药品配送资格。
阿里巴巴和全球十大药企之一的默沙东达成多方面战略合作,构建专业医疗仓储平台,菜鸟网络开始搭建医药物流体系;国内医药物流巨头企业九州通医药集团将公司物流部门单独列出来,成立了独立的物流公司,除承接集团自身的医药物流配送业务外,也还承接第三方的医药物流业务。国内外的物流巨头和医药企业纷纷进入医药物流市场,国内医药物流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更多医药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医药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