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7年初,中国有限服务酒店总数24,150家(+12.4%),客房总数为213.5万间(+8.4%);其中中端酒店2,342家(+33.91%),相对处于快速扩张期。下面进行酒店行业竞争分析。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的14个中国主要城市的入住率、平均房价和每间可售房收入来看,2016年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景气持续居高,入住率、平均房价、RevPar同步提升。二三线城市虽然大多数都实现了入住率的同比提升(苏州、广州、青岛除外),但平均房价压力仍然存在,平均来看二三线城市新增供给过剩的影响下平均房价指标同比下跌1.9%,相应的RevPar同比增长仅0.4%。
通过对酒店行业竞争分析,中国经济型酒店品牌能够实现快速轻资产输出的基础是庞大的单体酒店数量。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全国共有豪华酒店3,397家,中端酒店5,792家,经济型酒店44,262家,还有未评级酒店59,939家。
而相对于品牌连锁酒店,单体酒店在运营管理、营销、成本控制等方面不具备优势,往往只能覆盖有限的区域市场,因此经营水平普遍较低,全行业平均入住率近50%左右。而随着品牌酒店轻资产输出的步伐加快,单体酒店将成为首先被纳入品牌酒店体系中的存量资源。
通过对酒店行业竞争分析,2017年,经济型酒店仍平稳增长,中端酒店发力较快。从供给端看,参考盈蝶网数据,2017 年连锁有限服务酒店客房数(经济型+中端)合计同比增长13%,相比 2016 年(8.4%)有所提升,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分类型来看,经济型连锁酒店供给端仍然保持低位增长,2017 年客房数增速 9.95%,相对有限,对 RevPAR 仍有一定支撑。
中端酒店虽然客房数增势明显(2017 年客房数同比增长 31%),但相当一部分来自有存量物业的转换(中高端酒店对物业要求更高,存量转换的可能性更大,且华住 17-18 年预计超过 50%的新增酒店来自存量物业的转换),因此对于行业整体供给的增长影响仍相对有限。与此同时,参照星级酒店的供给状况,2017 年酒店数仍同比下降 4%。
随着中西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中西部的酒店业将会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酒店业新的、最有希望的增长区域。从总体来看,沿海发达地区各个城市旅游酒店的总量和档次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中部地区发展迅速,有望在近3年内就可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瓶颈主要是西部地区。
随着改革的深入,党、政,军、警及商业银行与自己投资持有的酒店脱钩,不再经营酒店投资业务。由于所有者的转换和由此引起的体制、位置的变化。会引起酒店人心浮动,经营失衡、管理失调,以至于业绩失败。酒店的兼并、破产,会导致大量职工下岗等社会震荡。对此,防范国有酒店转制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风险将越来越重要。以上便是酒店行业竞争分析的所有内容了。
更多酒店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酒店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