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医疗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 2015年我国医疗O2O智能医疗发展趋势分析

2015年我国医疗O2O智能医疗发展趋势分析

2015-03-06 09:44:06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百度,摩拳擦掌齐放三炮

  百度在2014年年终大会上,李彦宏号令三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打造连接人与服务之后,百度2015年在医疗上的动作就变得异常凶猛。

  动作一:1月15日,百度与301医院达成战略合作。301医院是全军规模最大的综合医院,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临床经验都位居全国前列。此次与301医院合作,双方将共同建立医疗领域的O2O服务模式。百度可以借助301医院的医生、医学技术资源和良好的口碑,而301医院则可以利用百度在大数据方面的处理能力以及百度的平台入口优势。

  动作二:1月28日,百度上线百度医生APP,全面进军移动医疗O2O。此次,百度医生移动端为用户提供了找医生、约医生、评医生的服务闭环。与301合作是对服务的补充,上线百度医生则是对入口的补充。百度医生APP将借助百度在移动应用分发领域的实力迅速占领移动端市场。

  动作三:2月15日,百度战略投资医护网。医护网是面向社会大众提供专业就诊服务的门户网站,医护网在挂号、导医导诊和转诊等业务上已经深度合作了300家三甲医院,约占全国三甲医院数28%,并与5万多医生展开了深度合作,新业务微导诊也快速覆盖了500家三甲医院,投资医护网将是对百度医疗O2O最有力的战略补充。

  从百度的连番动作来看,足见百度对于进军医疗O2O的决心,此外百度健康在大数据方面也有着不小的优势。

  阿里,支付宝最具想象空间

  从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了解,很早之前,阿里就已经开始进入到医药电商,并先后投资了寻医问药网、U医U药、华康全景网等医疗平台。而去年年初阿里又收购了中信21世纪,并且更名为阿里健康之后推出了支付宝“未来医院”计划。支付宝将对医疗机构开放自己的平台能力,包括账户体系、移动平台、支付及金融解决方案、云计算能力、大数据平台等,以帮助医院建立移动医疗服务体系。

  医院入驻支付宝钱包的“服务窗”后,用户可以在线完成挂号、候诊、缴费、取药,甚至医患互动。与线下挂号相比,支付宝能通过技术手段和数据分析识别“黄牛号”,减少黄牛挂号,释放更多医疗资源。此外,通过支付宝钱包完成挂号、候诊、缴费一体,也省去了多次排队的麻烦。而看病前患者也可以像淘宝一样先在线上选择同医生互动,看完病还可以给与“好、中、差评”。这种方式对于促进医疗发展以及医患关系都有很好的帮助。

  对于阿里来说,阿里云和支付是两个巨大的优势。大数据将让医疗服务变得更加有效,而线上一体化预约挂号缴费等就可以省去诸多不必要的麻烦,让患者看病更方便快捷。此外,还有消息称,支付宝正在考虑将医保纳入“未来医院”计划。

  腾讯,微信仍然是核心

  腾讯在2014年通过接连投资邻家医生、缤刻普锐、丁香园、挂号网获得了大量医生资源和用户资源。同时,腾讯推出以“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为基础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通过借助微信公众号,患者就可以先在平台上咨询、问诊、上传检查报告、挂号等全称医疗服务。

  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平台,入口优势毫无疑问。腾讯以微信公众号为入口,同时补足医院、医生等资源,利用微信支付成功地完成了医疗O2O闭环。

  小米,智能医疗之路丝毫不停歇

  早在2007年,雷军的个人天使投资机构顺为创投就向好大夫在线送出300万人民币的天使轮投资。2012年,雷军发起的顺为基金向丁香园投资了数千万美元。去年,小米投资华米科技并推出了主打健康的小米手环,而去年九月,小米又向九安医疗投资2500万美元,并推出了小米iHealth血压测量计。

  小米正试图通过智能医疗硬件产品为入口打造一条医疗O2O之路。一方面小米不断推出新的智能医疗硬件产品,另一方面小米也在通过投资努力弥补自己在医疗生态上的不足。

  “看病难”的救赎主还需要突破哪些难关?

  不管是医疗O2O新秀还是互联网巨头,刘旷认为他们的医疗O2O之路还共同面临着以下诸多困难。

  首先,目前国内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大多参差不齐,信息化水平十分落后,各大医院的信息系统标准也不统一。如何将医院的信息与互联网平台实现无缝对接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时间。

  其二,对于很多医患来说,他们上医院看病都是通过医保,而这个目前却还没有任何一个互联网平台能够对接医保卡,这就导致大部分医患看病仍然不能通过互联网平台,只能上医院排队挂号。

  其三,目前在国内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且很多老人身边并没有子女随身陪伴,他们并不知道如何通过互联网来咨询、挂号、缴费等。

  其四,就是一个改造成本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医疗O2O新秀来说,如果不能快速实现盈利或者持续吸入资金,到最后可能无法承担改造传统医疗所带来的巨大成本问题。

  医疗行业是一个永远不会没落的朝阳产业,但是这么多年来国内的“看病难”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最本质的问题其实就是医患供求关系不平衡。对于一个优秀的医生来说,不仅仅需要充足的医学知识,还需要长期的问诊经验积累,所以对于医院来说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其实还是在于医生。

  而医疗O2O的兴起,将让“看病容易”成为了可能。这场大战的胜负关键并不在于谁拥有多少用户,前期占有多少市场份额,而是在于谁能提供更好的在线医疗服务,一方面需要整合优秀医生、医院等资源,另一方面需要依靠历史的数据积累,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力量来提升就医效率,推出更好的服务模式。

  所以刘旷认为,借助医疗O2O打造“看病难”的救赎主光靠一己之力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的,一方面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所有的医院与医疗O2O平台共同携手努力,医院和医生自身需要提升服务水平和医学水平,医疗O2O平台也需要创造更好更切合实际的互联网服务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百姓服务,真正实现看病无忧。

更多医疗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医疗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